

平安时代(794-1192)时当我国中晚唐至北宋。京都是日本平安时代都城,当时称“平安京”,建城、建寺历史较奈良为晚。京都有世界文化遗产17处,其中13处是寺院。
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审美价值极高或游人罕至的寺庙,对清水寺、金阁寺、岚山天龙寺、西本愿寺等中国游人必到的寺庙从略。
东寺在京都市中心,早在营造平安京时的796年就开始营造,823年赐给渡海求法的僧人空海(774-835)。这里藏国宝级密教珍品2万件以上、重要文化财(文化遗产)5万件以上,被称为“京都正仓院”。入门见伽蓝宽广,金堂为平安时代原构、国宝级建筑,斗栱占柱高一半,直棂窗一片本色,气格端严庄肃。金堂内原样置有平安时代“木造药师佛金像”,两边对称置有“日光菩萨金像”“月光菩萨金像”
和“莲花宝瓶金供”,高及屋顶,均系国宝。堂门半闭半掩,堂内半明半暗,入堂者三四人耳。笔者在佛前长坐敛息,静静地瞻仰,感觉佛的精神气息向我周身传递,我似乎与佛感应,心田如雨露滋润般地安详舒适。金堂东首有五重塔,高54.843米,为京都最高的古塔。塔旁有池塘,池边满树金黄,为游人拍摄金堂、五重塔平添了靓色。西院御影堂又名“大师堂”,曾为空海大师僧房,现置国宝“空海大师像”。别有小院名观智院,为江户时期重要文化财。中庭建于1605年,为国宝,庭前有枯山水名“长者の庭”,绕庭有枯山水庭院四方。今人新建宝物馆,陈列国宝“空海大师尺牍”“密教镀金铜法具”与重要文化财“宋版经书”“木造金箔千手观音立像”“地藏菩萨像”等。东寺既有盛唐庄严正大的气象,又有小山水小庭院,国宝级藏品目不暇给,堪称京都最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平等院在宇治,需乘JR电车前往。该院建于1052年,院内可观赏者唯湖中央之凤凰堂。笔者曾在美国丹尼斯 《亚洲的螺钿》中得见此堂梁柱与大佛华盖满嵌螺钿加之以金莳绘,于是扫描彩图,用于拙著《<髹饰录>与东亚漆艺》,因此心向往之、必欲见之。堂名“阿弥陀堂”,中堂、翼廊、尾廊呈对称展开,因屋顶曾经安置青铜凤凰,俗名“凤凰堂”。入堂限额且需等待,堂内限时15分钟观赏。所好门票上印有进堂时间。观赏者游览一圈、看完展览再回到堂外,正好掐准进堂时间。其本尊国宝“阿弥陀如来金像”高达丈六,端坐于木雕髹漆莲花之上,系平安时代大师定朝作品。佛背屏画《弥勒接引图》已经漫漶。佛床与柱子凡人手可触之处,嵌螺钿尽皆脱落,柱子高处与大佛华盖嵌螺钿金莳绘尚存,镂雕佛光、镂雕华盖层层叠叠,金莳绘灿丽豪华,无以复加。左右额枋间墙上悬挂木雕菩萨翔云52尊,其中26尊实物移在“凤翔博物馆”。四壁画及屏门画悉皆用木格保护,从木格孔眼可以觑其一斑。平等院冈上新建“凤翔博物馆”,陈列凤凰堂拆卸下来的实物、仿制部件及各细部照片等。凤凰堂屋顶“青铜凤凰脊饰”被拆卸在玻璃橱窗之中,组装铆合,体量庞大。只见凤凰双眼是如此的神采逼人!双翅是如此的腾翻有力!双腿又是如此的坚实稳定!日币上的“青铜凤凰”出处正在于此,我从“青铜凤凰”中,分明看到越洋传来的大唐精神!玻璃柜里有从凤凰堂枋间墙上拆卸下来的26尊“木雕菩萨翔云”,各各手执不同乐器或法器,有坐,有立,有跪,有在起舞,有在演奏,令人心旌为之摇动!馆内展示有凤凰堂佛背屏画《弥勒接引图》早年照片,酷似平顺大云院五代壁画,因实物已经漫漶,早年照片也上升为国宝。冲此两只“青铜凤凰脊饰”,冲此26尊“木雕菩萨翔云”,冲此佛背屏《弥勒接引图》彩照,宇治平等院再路远再排队也值!
醍醐寺在京都东南郊,创建于874年,由下醍醐、上醍醐与三宝院组成。入下醍醐之门未远,西首便可见三宝院自成独立院落。国宝表书院庭前景色绝佳,游客久坐地板注目观赏,比仁和寺御园庭院则稍觉布置平散,缺少楼塔陪衬及横竖大小变化,因系丰臣秀吉亲自设计,被列为国家特别史迹和特别名胜。上醍醐伽蓝区并非中轴对称布置,而是竖向延伸,顺序为:金堂(国宝)、不动堂、真如堂、祖师堂、观音堂、弁天堂,北尽头无量寿苑一改人工痕迹为池塘秋林。竖向延伸线中部东侧,矗立着951年建造的五重塔,为京都最古老的木塔、国宝级文物。比较东大寺摩肩接踵的游人、药师寺重修太新的建筑,上醍醐山间寂寥,碧空如洗,暖日融融,触目成画,令人感觉到舒坦宁静。上下醍醐之间为博物馆区“宝聚院”,由灵宝馆、平成馆、佛像馆三馆组成,三馆通连陈列文物。醍醐寺范围虽广,地貌平坦,走完游程不觉太累。
仁和寺在京都西北,初为886年所造,1646年再建完工。其伽蓝由一组寺院建筑与“御园庭院”“灵宝馆”组成,历史价值固不能与东寺相比,然而伽蓝宽广,景观价值极高。入伽蓝即见东南别开小院,称“御园庭院”。循路前行,木廊连接起若干草顶和式殿宇。本堂庭前,远山青青,近水寂寂,金碧交辉,树后宝塔尖欲藏还露,堪称京都寺庙庭院景色之最!游客一个紧挨一个坐于本堂地板,静静地观看这绝美景色。本堂之后、之侧,庭院景色各各不同。
银阁寺建于镰仓时代,与金阁寺同是国宝却朴素之至。其后山比金阁寺稍高,园林比金阁寺稍广,入门即见大面积枯山水,国宝东求堂前庭院山泉树石之美有胜金阁寺。登山可以俯瞰银阁寺庭院及京都全貌。因此,银阁寺景观的丰富性远胜金阁寺。加之周边有哲学小道、法然院、永观堂等诸多景点,中国游客又很少来此,在蓝天丽日红叶纷披的秋季,很可以在银阁寺一带盘桓整日。
京都西北郊龙安寺以1500年等持院石庭有名,白沙地植入十五块峰石,似乎沧海寂寂,人类尚未诞生,空寂即是久远,给人悠远的联想。园区甚广,镜容池边柿挂满枝,湖面浮萍与落叶倒影分明,隔岸秋林如火,晚霞中,金黄、橘红与碧绿团团簇簇,熠熠生辉,恍若莫奈正站在池塘边,好一幅印象派绘画杰作!
从四条大宫乘JR巴士到栂丿尾下车,高山寺创建于774年。一路登山,石板路多有倾塌,路边苔藓满树。山腰石水院一派苍古,本堂内陈列有书画等文物。顺次上山,有书院、开山堂等建筑,门皆紧闭。造于室町时期的金堂孤零零在东侧山顶,为重要文化财。据闻寺内藏有宝物1万余件,登途中未见有一件展出。
我三度在日本淹留,深切理解了关西寺院独特的文物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价值。不说僻远,闹市中心竟有这么多千余年前大殿、千余年前木塔和数百年前木构庭院!各寺院多有博物馆区,寺院就是一座博物馆甚至是一座超大型博物馆。木构庭院咫尺重深,参观者抬脚即可进入深山幽寂的意境,连绵的木走廊拉开了山水与游客的距离,游客可观赏不可亵玩,山水得以不受游客干扰,自由地吸收阳光雨露,呈现出大自然自在自为的美。寺院是人造景观,却被日本人不露声色地化为悠远富有历史感的自然,人造自然与原生态自然相融相洽,人造自然与历史、与佛门精神相融相洽。寺庙里莫不出奇地安静:想拜佛者自拜,想做公德者将钱放入功德箱,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烟熏火燎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在关西游寺庙,是皈依自然来的,是静修与感悟来的,是享受佛门清净来的。游客在与历史与自然与佛门精神的深度会晤之中,感受到了静心滋心,感受到了自我心灵的跃越。
在京都,我不必像在东京迷宫突围般地有紧张之感,倒像是回到了自家唐代,当了一回悠闲漫步的唐人。回到唐代已不可能,再来京都也成奢侈。我是想回去?还是想出去?都不是。我只望咱中国不管国遗世遗好好“遗”着,留下古老悠远给后世,别将古老悠远变为不伦不类。
我还想再去京都,岂是心慕异邦,实因追思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