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的延伸。党内巡察是政治建设的需要,本质是政治巡察。不同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是一种自我监督、政治监督。通过巡察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意识不强、政治功能弱化、政治能力不足、政治生态不好等问题,坚定基层党委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和党委政治责任,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最终目的是通过高质量的巡察促进学院加快改革发展。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巡察中发现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政治意识不强,党委主体作用不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使命担当不够,意识形态责任制不强等现象。基层党委在学院重大决策事务中,如学院发展规划、选人用人、人才引进、绩效考核及分配等事项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时不够坚决有力、大打折扣,少数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模糊,不能旗帜鲜明讲政治,无法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东南大学正在致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基层党委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通过高质量的巡察强化基层党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让学院的党员教师树立“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教育事业的正确方向。
二、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巡察中发现少数院系存在重学术、轻教学现象,人才培养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导向偏差,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晰。当前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激烈竞争情况下,少数学院片面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质量,使得东南大学优良的教学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和传承,精品课程、精品教材、一流专业建设重视不够,建设力度不够,教学成果不够突出,导致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不够,教学改革力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达到一流领军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高质量的巡察可以推动基层党委深刻领会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促进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院必须站在为国育才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会议的精神,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认真落实东南大学“三全育人”的方案,积极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以及造福人类的一流领军人才。
三、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学院基层党委领导班子能否作出有利于学院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执行能力。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来自领导班子是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历史思维等。基层党委抓学科建设时能否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适时找到新的学科发展方向,提前布局。不同学科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对学院中哪些学科重点倾斜,必须要综合考虑学科自身优势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前景,这都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力及科学的战略思维能力。通过高质量的巡察可以促使基层党委严格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涉及师生相关利益的问题,要先调研,后决策,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要比较不同决策方案的优劣,提升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能力。
再好的决策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实现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是否真正执行,能否完全落实到位,决定了工作的成败。通过高质量的巡察可以增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对于党委和行政作出的重要决策,要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会前充分沟通,集体讨论时,畅所欲言,一旦形成决议,必须坚决执行。防止出现会前不沟通,会上吵架,会后投诉举报的不良风气。
四、落实基层党委的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基层党委责任重大,包括意识形态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学院的办学方向、学院的风气等根本性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巡察可以明确党委的政治责任,强化基层党委的责任意识。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要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杜绝和防范“四风”形成和发生。明确党委书记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基层党委把管党治党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通过高质量的巡察要让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养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加强责任考核评价机制,改进考核的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抓好党性教育、专业能力及知识的培训,在重大事件中历练干部,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危机苦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五、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决定着学院的学术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促进学科间的良性发展、合理竞争,恶化的政治生态可能会阻碍学术生态的构建。政治生态是指基层党委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和谐,领导班子秉持的价值观和学院文化是否积极向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干部队伍是否朝气蓬勃、勇争一流,勇于担当作为。学术生态是由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构成的,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学术主体秉持科学的精神、奋发有为,学术环境支持学术主体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好的学术生态是单学科单兵独进,学术骨干之间互不相让,青年学者发展空间狭窄。不良的政治生态会使一般问题激化为根本性问题,小范围的矛盾衍生为广泛的问题,使得已经解决的矛盾反弹复发。如果学院的主流价值观偏颇,则学术资源和机会集中于某个单一学科的发展,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人才引进过程中,学术机构与行政领导班子之间意见不一致,则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完善的学术评价制度有可能会诱发人才的“向下竞争”,只求完成低质量的数量指标要求,而不去积极追求一流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导致学术生态恶化。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能否选出具有德才兼备、真才实学的学术骨干担任系主任及相关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反映了一个学院选人用人的导向,集中反映了一个学院的政治生态。
通过高质量的巡察可以促使基层党委坚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去规范学院内政治生态。促使基层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注重选拔任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已经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
(本文作者为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曾担任第二轮校内巡察组副组长及第四轮校内巡察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