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0-11-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校师生热议“十四五”规划《建议》

   期次:第1439期   

本报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后,东南大学师生纷纷表示,未来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把学校和个人发展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新征程中,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崔铁军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没有科技创新,国家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在国际博弈中赢得优势。但目前高校科研的自主创新局面仍比较被动,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很难将各类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因此,应该一手抓自由探索,一手抓有组织的科研,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中实现0到1的突破。”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静说,“五中全会吹响了中华民族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嘹亮号角。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新基建’‘融合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土木工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院师生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上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增强使命担当,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推动现代科技创新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立涛说,“五中全会不但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也为当下众多卡脖子问题等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只需沿着这个方向精准施策、扎实落地,让科研教育人员的时间更多用于科研本身与育人本身,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科研耐力,更要有百年树人的战略定力,这样未来科技强国的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军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令人振奋更催人奋进。建成教育强国,是高等教育从业者的梦想。作为东南大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深感肩头责任重大。‘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是东大未来的大目标,‘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更是自己崇尚的精神追求。唯有加倍努力,砥砺前行,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拔尖人才,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晓燕说,“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