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 添 摄
本报讯 北京时间 12 月 3日下午, 东南大学以视频会议方式举办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2020 年度高端论坛。来自中英两国 14 所大学的校领导相聚云端,围绕“后疫情时代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探讨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路径。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 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宏、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卫青、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张艳宁、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华东区主任 Gill Caldicott、伯明翰大学副校长 Jon Frampton,伯明翰大学教授、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龙, 剑桥大学副校长Sir Mark Welland、华威大学副校长 Sai Gu、 利物浦大学常务副校长 Wiebe van der Hoek 在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 论坛由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攀主持。
张广军代表组织本次论坛活动的联盟中方秘书处高校向与会的联盟同仁、嘉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和诚挚祝愿,并做了“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建一流大学发展新格局”的主题发言。 他在发言中说,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的背景下,本次论坛聚焦高等教育、关切人类命运,彰显了大学的时代担当和历史责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主题,他提议,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着力提升发展格局。 一是合力应对疫情挑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合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加强交流互鉴,致力服务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发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知识引领和人才支撑作用;三是推进合作共赢,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实质性多层次合作模式,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等国际合作项目。 他建议,要以高质量做好未来五年规划为契机,特别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 立足全球治理难题,坚持担当使命、引领发展,深入思考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加快优化一流大学的布局。 在此基础上,张广军提出了三点关于加强联盟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一是改革模式,积极开创“互联网+国际合作交流”的新格局;二是搭建平台,主动发挥联盟多对多合作聚合优势;三是创新引领,努力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科研合作。张广军最后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只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英高校必能携手共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联盟英方秘书处高校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副校长 Chris Jonson 表示,尽管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了一定阻碍,但我们仍能从危机中看到希望。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对参与国际交流的意愿并未受疫情的影响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科研合作成果仍在增加,而疫情也促使高等教育朝着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更有效的线上教学效果不断改进。 他对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相信联盟能够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论坛上, 与会专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思考和建议。
据悉, 为确保疫情期间中英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掉线”,进一步加强联盟成员间实质性合作, 提升联盟凝聚力和影响力,抓住机遇,促进中英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我校计划举行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系列线上研讨会。本次高端论坛作为联盟系列线上研讨会的首场活动,通过直播平台全程直播,累计观看量近十万人次。
(许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