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1日,由南京市发改委和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幕。会上,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揭牌。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线上致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出席并为研究院揭牌。省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委主任、碳研院院长朱晓明,东南大学副校长丁辉,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沈炯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大会。
杨伟民在致辞中肯定了成立碳研院的战略眼光。他表示,南京成立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实现碳中和既是一项伟大的目标和充满挑战的任务,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左惟代表东南大学致辞。他表示,东南大学和南京市政府、南京江北新区、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最新部署和要求,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左惟指出,期待以碳研院为重要载体,南京和东南大学以及相关行业产业能加强协同合作,推进校地融合创新,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为东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为助推南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增添新动能,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东大智慧和东大力量!
张敬华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咬住“净零”目标,为全省全国低碳发展作出探索、贡献力量。南京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加快打造绿色技术策源地,培育壮大低碳领域的创新主体;将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将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动科技与能源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能源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将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效能,把低碳发展列入南京“十四五”规划,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丰富南京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杨伟民、张敬华、左惟、朱晓明,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季鸣,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明华,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罗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市委常委、秘书长蒋跃建,丁辉等共同为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揭牌。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许明与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碳研院执行院长蔡亮与许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主任李爱民共同签订合作框架。
本次大会会聚了气候变化、城市环境发展、绿色低碳、综合能源利用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探讨了低碳发展的政策研究、规划布局、技术支持等话题,共同谋划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沈炯分别做大会主旨演讲。沈炯表示,能源系统(电力、热力)的低碳化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必须提升煤电机组的灵活性运行(深度调峰)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促进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机融合。
据悉,一般来说,GDP的增长会产生能源消耗、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单位GDP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变,则GDP越高,碳排放总量就越高。这些年,我国一直致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扩大使用绿色能源,单位GDP碳排放量在不断下降。如果单位GDP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碳排放的总量就不会再增长,这个拐点就是碳排放峰值,即“碳达峰”。达到峰值后,碳排放虽然不再增加,但峰值本身依然很高,每年的排放量还是很多,要把排放从高位降下来,就需要通过植树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吸收掉,实现排放和吸收相抵消,这就是“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南京市各有关部门单位、有关机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众多知名学者出席了仪式。(霍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