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之战收官之年,在确保消除绝对贫困、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东南大学带着情怀和责任,响应时代召唤,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
2013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挂职干部6人,驻村第一书记2人,研究生支教团32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引入帮扶资金920余万元,同时从中国教育基金会协调近800万元专项支持南华县教育事业发展,培训基层干部2600余人次,培训医生、护士、教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00人次,直接购买农产品8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900余万元,长期资助南华县贫困学生280余人。此外,学校还向南华县捐赠1500部台式电脑、价值23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仪器、码洋近百万元的图书、价值40余万元的学生科学实验仪器等各类物资。
8年来,东南大学在定点扶贫南华县工作中,累计有近700人次东南大学师生前往南华县开展各类帮扶工作,在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基建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智力帮扶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助推了南华县脱贫攻坚工作高效开展,助力了南华县经济社会各方面蓬勃发展。通过校地共同努力,2019年4月,南华县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
使 命:扛起精准扶贫的责任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东南大学历任党政领导都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常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领导下全面推进定点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了东南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人,具体负责定点扶贫工作。通过召开党委常委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基层党委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在全校上下形成广大师生参与扶贫、支持扶贫、自觉扶贫的良好工作氛围。2013年至今校地党政负责人互访29次,落实调研督促指导,厘清定点工作思路,共商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在《东南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五年工作方案 (2016-2020)》框架下,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做到精心筹划、精细准备、精准实施。
2016年12月,校长张广军一行到南华开展定点扶贫调研,详细了解南华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下一步的定点扶贫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8年5月,校党委书记左惟一行赴南华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此次调研还邀请南京农业大学野生菌栽培、加工的专家同行。在楚雄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左惟书记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是东南大学承担社会责任应尽的义务。
2018年11月,校长张广军一行再赴南华调研定点帮扶工作。在南华县召开的帮扶调研座谈会上,张校长指出,学校将持续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多措并举、校地协同,并着力加强人才帮扶和南华县产业结构设计和品牌打造,助力南华脱贫攻坚。
2019年7月,校长张广军一行第三次来到南华开展调研考察和督促指导定点扶贫工作,并具体调研消费扶贫以及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尤其是对当地村民饮用水保障、饮水安全以及水库修缮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在南华定点扶贫工作督促指导座谈会上,张校长说,定点扶贫工作是国家在新时代赋予东南大学的一项神圣使命和重要政治任务,学校一定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坚定的信心与执行力,举全校之力、集各方资源,不折不扣完成好此项政治任务。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创新工作手段,强力推进定点扶贫工作。3月,在我校主持和推动下,学校与南华县以视频会的方式召开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南华县委书记李云升表示,南华县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东南大学的持续帮扶,对东南大学长期以来定点扶贫南华县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学校启动了新一轮精准帮扶工作,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11月9日至10日,校党委书记左惟一行再赴南华调研定点扶贫工作,学校与楚雄州签署了新一轮精准帮扶协议。在南华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左书记表示,下一阶段,学校坚决落实“四不摘”政策,调整工作方向和重心,与南华县共同做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8年来,南华的土地上,穿梭着东大人奔波的身影。一行行的脚步声,传递出南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讯息,催发出脱贫攻坚的希望与梦想。
奋 斗:精准扶贫战一线
南华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干旱缺水,基础设施不足、教育资源薄弱。东南大学从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入手,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产业规划、旅游规划等学科优势资源,集各方之力,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一方面为贫困地区补足发展短板,一方面强健筋骨,增厚当地人力资源,为南华县相关领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和有力决策依据。
2014年,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段进教授、薛松教授等专家牵头为南华县修编《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后续根据当地发展建设要求,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并经楚雄州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成为南华县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为南华县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丁建明、赵蓉龙教授等专家牵头为南华县完成了《南华县综合交通规划(2015-2030)———工作大纲及居民出行调查分析》《南华县依黑么村农村公路工程设计》方案。
要脱贫先修路。南华县红土坡镇依黑么村是东南大学联系的贫困村,也是楚雄州唯一的全国贫困行政村监测点。这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民族村,这里至今保留着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六祖古歌,但由于长期交通不便,群众的日子非常困难。
2016年7月,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丁建明及其团队赴依黑么村勘察,开展依黑么村村间道路勘测工作。次年9月下旬,依黑么村村间道路修建项目工程开工,历时三个月完工,共修出4条公路,道路总长5.37公里,直接受益农户123户552人,其中一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学校再次直接投入资金200万,用于依黑么村村间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
如今,乡村道路畅通了,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了,村里的山货卖进了城里,村民盖起了楼房,欢笑洋溢在村民的幸福的脸上。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大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600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可以说,解决好百姓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脱贫攻坚重要指标,更加关乎脱贫攻坚成色。
学校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优势,多次选派相关领域专家赴南华县指导水库修缮工程,专家根据实地走访、勘测,提供有力专业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制定水库坝基加固、溢洪道加固、放水设施改善修缮防汛抢险道路等修缮方案并指导当地施工队施工。
2019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委会白衣闸水库、红土坡镇依黑么村大地么坝水库、南华县龙川镇斗华村山神庙水库、南华县龙川镇二街社区3个小坝塘(席草坝小组秧田坝、戈西小组门前坝、新坝稍小组新坝)进行修缮加固,解决了当地百姓653户30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632人)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2390亩农田灌溉问题。2020年,学校再次投入专项资金187万元,为南华县红土坡镇山尾村新建两个百姓安全饮水坝塘,为一街乡咱租村修缮坝塘,为龙川镇二街社区更换自来水水表,支持南华县2020年农村百姓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项目,惠及当地百姓1432户6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7户1042人。
依黑么村的变化,仅是东南大学帮扶南华县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开始东南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先后派出赵剑锋、王斌、宋健刚、张豪裕、潘勇涛、邱峰6位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赴南华县挂任副县长,2015年起学校加强人才帮扶力度,又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杨爱军、傅敢峰两位同志挂任该县下属社区第一书记。在南华挂职期间,他们全力助推南华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偏远山沟和产业项目基地,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于各村镇之间。
东南大学干部师生与当地的干部群众结下深厚友谊,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取得累累硕果。8年来,南华县实体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奉 献:爱心“接力”助脱贫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东南大学加强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助力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借助校办企业、校友企业、兄弟高校力量以及云南省校友会优势,构建多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持续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下转六版)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