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1-01-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新征程勇担新使命为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东南大学第八届教代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2021年1月15日)

   期次:第1446期   作者:校 长 张广军

杭 添 摄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根据大会议程,我向大会作学校行政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20年学校行政工作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是东南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东南大学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建设任务、实现“双一流”建设一期目标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教育部、江苏省的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各项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深化“人才年”工作主题,聚焦“抗疫情、推改革、抓落实”关键词,强化“班子建设、作风建设”着力点,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取得新成就。

(一)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推进“三全育人”

改革试点,着力构建领军人才培养新格局。

疫情期间全力组织好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导”。

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继续实施跨学院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并首次实施“强基计划”,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全面修订201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三制五化”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健全完全学分制,推动秉文书院和健雄书院建设。开设21个辅修专业/学位,新增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立项254门,实现课程思政专业全覆盖。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获批中国高校“金课”建设推进平台计划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教改项目6项。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慕课课程118门。新增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项,17部教材获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提名奖1人、优秀教师奖3人。获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3项。5255人次获94个类别的学科竞赛奖,其中国际与国家级特等/一等362人次。其中,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和高校先进集体奖;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4项,并获得“优胜杯”。

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顺利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网络远程复试,博士生招生规模达到1322名,接收推免生数量和“双一流”高校生源数进一步提升。完成全校87个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新立项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58门、研究生慕课课程45门。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项,获批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157项。各类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录取人数300人。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3篇。出台《东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导师培训机制。获研究生国际类奖项82人次、国家级奖项705人次。

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通过云招聘平台等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毕业生重点领域就业人数较去年提升20%;196名毕业生被录用为中央和地方选调生,增长37%;2020届本科生深造率为57.3%,近五年持续提升。

(二)坚持人才强校,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综合绩效考核,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共举办人才引进会议7期、“云上微论坛”11期,通过面试392人,人才引进质量显著提高。新增各类国家级人才41人,其中新增2019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才8人(特聘教授3人、青年学者3人、特设岗位2人),新增2019年度万人计划7人(科技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新增2019年度青年千人计划13人,新增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制定《东南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启动实施“至善博士后支持计划”。稳步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和定岗定编工作,深入推进关键业绩指标(KPI)评价体系修订工作,完善多元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持续深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化等社保体系改革。

(三)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持续实施“原创能力突破计划”,强化科研战略布局、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优化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基础交叉科研平台、产学研结合和团队建设等工作,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7项,其中一等奖2项(已公示)。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33项,其中牵头获一等奖5项,位列全省第一。获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牵头获国家行业一级学会一等奖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314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87亿元,其中杰青基金项目3项、优青基金项目7项、重点类项目12项、重大仪器项目1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7项、国际合作/港澳台合作项目8项、课题25项,立项总经费3亿元。获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4项,其中省杰青2项、省优青2项。获批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探索类1项。国防类项目立项364项,合同额3亿元,获批国家国防类各部委的人才项目4人、创新团队1个。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9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3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入选江苏智库研究十佳成果1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9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项、江苏省社科基金23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682件,授权1694件;申请PCT专利99件,授权国外专利17件;有效专利8865件,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新增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国家级文科智库。获批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国家江苏应用数学中心、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3个国家级基地。与南京市签署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依托共建协议,获批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数学应用中心、江苏省泛在网络安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基地。积极筹建国家集成电路EDA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应急重症医学中心和极地环境动载荷模拟与实验设施大科学装置等平台基地。B5G/6G天地融合卫星移动通信平台、水下区域感知/通信/定位一体化网络系统启动建设,成立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城市空间研究院、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加快推进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建设,已签订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协议达到40家。入选科技部技术转移试点建设高校。新增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各1个。年度科研到账总经费29.7亿元。

(四)坚持内涵发展,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一流学科攀升计划”,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全面高质量圆满完成“双一流”建设一期总结验收工作,学科水平和影响力稳步提升。2020年安排中央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2.52亿元、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配套经费4.13亿元,12个学科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经费支持。扎实推进“优势理科攀升计划”“精品文科攀升计划”和“特色医科攀升计划”,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全力实施“学术影响力提升计划”,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提升至全球101-150位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6人次。新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ESI学科,13个ESI学科排名稳步提升,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分别位列全球第15位、第11位,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持续推进大数据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等大型公共平台建设。组织推进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环境学院等建设论证工作。完成“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任务的总结,全面推进“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修订《东南大学章程》。精心组织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五)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持续拓展。坚持国际化办学强校之路,深入实施“卓越大学伙伴计划”,积极开展高端国际合作,国际化办学程度和水平持续提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利影响,开创“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通过线上为主、多渠道并行的方式,确保国际交流合作“不断线”。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5所世界一流大学新签订校级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建设,举办2020年度高端论坛与联盟国际学术论坛;担任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轮值主席。获批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持续实施学校“卓越引智计划”,新增建设项目8个。能源与环境学院的彼得·路德教授荣获本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和江苏省国际合作奖。继续深化与蒙纳士大学全面合作,东南大学雷恩研究生学院建设进展顺利;持续推进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港澳台各项工作。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2255人(含线上短期生),其中学历留学生1500人,硕博研究生占学历留学生比例达到56.3%。

(六)坚持服务优先,“美丽东大”展现新貌。坚持师生为本,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和文化景观建设,办学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美丽东大”建设呈现崭新面貌。完成土木交通教学科研楼振动台基础及配套工程、丁家桥校区运动操场的竣工交付工作;完成信息电子教学综合楼、游泳馆、能环科研综合楼、生医科研综合楼主体工程和部分室内外装修工程;完成人文社科科研楼桩基施工及局部装修二次设计工作;完成工科综合科研大楼立项及设计发标工作;完成兰园宿舍设计发标工作;完成钟山书院项目建议书编制及上报工作;完成综合实验楼项目论证工作;完成“十四五”基建规划编制及九龙湖校区控(下转七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