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1-05-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哲”思景观:水阔山重不计程———记建筑学院李哲教授

   期次:第1454期   


李哲教授带领学生到古北口长城调研

李哲老师是一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党支部书记。他政治素养高,积极探索党建业务一体化,促进党建和学科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深度融合,发挥“双带头人”的引领担当;他扎根教学一线,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忠于事业,言传身教之间彰显人民教师本色;他响应国家需求,以党性引领科研初心,攻坚克难,践行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冷嘉伟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她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题记

风景园林伴随着人类文明历久弥新,在人类历史长河里诞生、衍变和不断发展。具备家国情怀、担当意识与探索精神的风景园林人为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东南大学风景园林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近百年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一批具备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师生潜心探索、英才辈出,创作了一批新中国园林景观,开辟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新方向,展示大国工匠情怀。

无论如何定义和理解风景园林,人和自然都是风景园林探索的两个永恒的元素。走进逸夫建筑馆四层之前,关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您有怎样的设想?到访者可能没有料想到这一层是我国风景园林前沿探索的主要阵地,是国际数字景观研究的重要基地,包括景园交互式设计平台、景园行为心理研究平台、建成环境生境模拟平台等八个平台,公园城市、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数字乡村、景观绩效与循证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创新研发在这里孵化孕育,各种新型生境监测先进系统、数字化采集与分析设备在这里高速运行,这些都是风景园林学科新时代“智慧生态”发展道路上的“风向标”。

正如数字景观实验室门口迎面展示的“南京宣言”所述,“数字景观的方法与技术正在逐步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的新热点”。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的李哲老师,就是走在这样一条全新路上的“求学者”和“探索者”,他始终坚持“国际视野、本土实践、前沿思维”,关于风景园林的“发展之势”,他也有些自己的“知行哲思”。

世界在变,心不改变;时间在走,奋斗不止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世界在变,心不改变,当代中国在致力创造新的历史辉煌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风景园林学科在国家创新驱动和新型城镇化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时间在走,奋斗不止,只有在不断的奋斗中,才能获得定力、恒力、能力、实力,风景园林人唯有主动作为、勇于攻坚、持续发力,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需求,推动专业发展与行业进步。

李哲自2006年开始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在学科带头人成玉宁教授的引领下,他进行了风景园林学博士后学习并开展数字景观技术支撑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研工作。李哲现任景观学系副主任,同时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针对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绩效方法呈现的不可度量、简单叠加等研究局限,结合耦合设计理论开展以“技术-算法”协同创新为特征的景园参数化解析与空间效能量化研究;基于参数化风景园林空间密度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建成环境空间绩效方法,建构了大样本结构方程模型支撑下的当代景园空间效能评价与设计分析技术。

他同时也是建筑学院党委委员、景观学系党支部书记,曾获2019年度东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东南大学 “三育人”积极分子、2017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先进管理工作者、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作为党支部书记牵头获得了2018年度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8年度东南大学党建样板支部建设立项。工作中坚持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注重学科发展、党的建设和日常工作的有机融合。

李哲对当代中国新中式景观、红色景观有深入研究。曾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并宣读论文,将当代中国红色革命景观研究成果推向海外。李哲把“红色景观”作为一个专题引入主讲课程“园林美学”中,以新时代风景园林价值判断为基础,以园林美学为研究主题,强化美学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红色景观美学实证案例的分析解读,结合必要的美学原理讲解,树立积极、进步的园林美学思维向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革命观念、发展观念及判断能力。课程受到学生广泛的好评,并获得东南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校级优秀示范课称号,相关应用平台“中国红色景观导览”也于近期研发成功,预计2021年获得软件著作权。

步履铿锵踏征程,李哲始终坚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李哲在教学与生活中,用行动表明,“砥砺奋进新时代,方能练就真本领”。在李哲引领下,他的研究生团队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智慧园林与低影响开发导则编制、黄龙岘乡村景观数字化应用、长征线路自然与文化景观特征耦合绩效研究等科研项目,并在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竞赛获奖、工程实践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者也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创新是学科进步的生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风景园林创新发展之路并不好走,而科学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抓手和武器。无论是李哲抑或东大风景园林研究团队,作为当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先遣队”,都怀有一种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心态,“埋头做事,真诚做人”“努力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让科技创新逐步深入学界与大众的视野。

也因此,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承担着我国风景园林自主创新的重要使命。如果说,深刻领悟并筑牢学科理论内核,重塑21世纪的风景园林价值观,固牢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及其范式,体现了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人的学术定力;那么与数字分析与运算、空间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系统融合,则在传统研究模式之上为东大风景园林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始终坚持立足本土与学科前沿,发展前沿性实验手段,构建基于新兴数字技术的风景园林实验平台。李哲全程参与了数字景观实验平台的建设,参与并发展了以全过程、全尺度、定量化为特色的景园规划设计教学模式研发,实现了先进技术、实验平台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建立了以学习链与知识链数字化集成为特色的建成环境景观更新设计教学方法。

经过多年的建设努力,数字景观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数字景观综合训练中心,并有序开展了景园行为心理研究平台、景园交互式设计平台、建成环境生境模拟平台、景观水文研究平台、海绵城市设计研究平台、景园环境数据处理与运算平台、景园复杂空间建模研究平台、景园色彩研究平台的建设。十年建设与研究积累,使东南大学景观学系在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机制管理、项目研究等方面基本具备了世界一流研究平台的实力,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团队和研发群体。

数字景观研究近年来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相关科技成果被以齐康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评价为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在2019年第四届中国数字景观国际论坛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陈重理事长整体评价 “东南大学是我国数字景观研究的发源地,更是当代风景园林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此外,哈佛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景观学系前系主任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Waldheim)评价,“你们的工作给数字化风景园林如何继续发展带来曙光,东南大学的数字景观很有建树”。维也纳理工大学数字建筑与规划系主任米切尔·亨塞尔(MichaelUlrichHensel)教授评价,“东南大学数字景观研究涵盖了当前研究的主要领域,数字平台建设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研发能力很强”,并强烈建议在疫情缓解后商讨合作建立 “中欧数字景观联合实验室”。

真与美调和中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真(科学)与美(美学)并非不可调和。当传统的美学与当代的科学在风景园林中相遇,关键在于寻求到两者之间依托共生的耦合规律。李哲在谈起风景园林科学与艺术发展时,充分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思辨。

风景园林作为构建人居环境的重要学科,在建立城乡空间体系,促进人居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的风景园林一直依附于建筑学科,一度受到传统行业认知的制约,整体学科的科技程度、科学化发展较为迟缓,直到2010年才设置成一级学科。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建筑类三大学科之一,其兴起与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个人简介

李哲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撰写、翻译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加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7项;参加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课建设各1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指导学生设计获奖20余项;成果获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

(下转八版)

(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