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1-05-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大型新编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走进东大校园

   期次:第1454期   作者:黄 滢 文艳芬






4月21日晚,应校团委邀请,常州市滑稽剧团走进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在焦廷标馆为东大师生上演经典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常州市滑稽剧团是滑稽戏形成过程中创立最早的艺术表演团体之一。作为剧团的经典作品,《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曾获第十五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华语戏剧盛典年度最佳剧目”、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奖项,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年百部”作品。此次活动由东南大学团委、艺术指导中心主办,物理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以及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近千名师生观看了演出。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根据作家高晓声创作的小说人物“陈奂生”改编的。新编的作品,既保留了原著主人公陈奂生底层农民的本色,又对他的生平经历进行了改写与拓展,赋予了角色新的时代色彩。作品从2018年发生的新农村建设的时事展开,通过不同时代的场景切换模式,以回忆的形式还原原著中陈奂生最底层农民的形象,反映了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土地、粮食和吃饭问题,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农民以及社会历史进程的缩影。该剧虚实结合,回忆往事的同时又紧扣当下,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又极具现实意义。

陈奂生的口头禅可谓全剧的灵魂:“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口头禅里绕圈子,并非陈奂生犯了老糊涂。这其实反映了他生活中的辛酸和几经磨难后对社会和生活的多维度认知。

吃饭是个问题

1978年前以及患癌后,吃饭对陈奂生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陈奂生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最底层农民的代表。起初,他诚实淳朴,积极劳作,日子过得还算充裕。在与不能劳作的傻妹成婚后,他本以为可以多分得许多粮食,过上更好的生活,却因政策突变一家子陷入了 “漏斗户”的窘境,缺粮问题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不得不到处借粮,导致自家的粮债越欠越多。那时,吃饱饭就是最大的问题。此外,2018年夏天,年近耄耋的陈奂生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食难下咽,吃饭于他而言又成了个问题。

改革开放后,于陈奂生而言,问题已经不是吃饭了。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艰苦求生后,陈奂生的生活终于照进了一缕曙光。1978年,在全新的分粮政策下,陈奂生第一次分得了足够果腹的粮食。而随后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使他分得了五人份的土地。在他和三个孩子的辛勤劳作下,他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他甚至还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也彻底摘掉了“漏斗户”的帽子。于是,在陈奂生的生活中,吃饭问题,再也构不成挑战了。

问题不是吃饭

在生命的最后,陈奂生逐渐意识到,一切原来不是吃饭问题,而是曾经的政策问题、尊严问题以及后来他自身思想的局限性问题和社会大变革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前,陈奂生有苦说不出,有苦不让说,说了也白说。他不明白,自己产的粮自己都不够吃,为什么还要求“有一斤余粮就得上交一斤”?为什么明明自己饿着肚皮,村里却向上级宣扬村民都过着好日子?为什么村干部无视自己的困难,反倒无端指责自己拖村里的后腿?厚着脸皮向村人借粮的陈奂生,遭尽了村里人的白眼,颜面殆尽。在朴实的陈奂生眼里,这比吃饭问题更严重。

陈奂生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失败和其观念中的守旧性。在陈奂生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既对二儿子“败家”深感无奈,也悔恨自己没有及时发现并阻止大儿子的贪污行径。尽管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并不能全然归咎于陈奂生,但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他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吃饭问题上,一直以来只考虑到了孩子们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才无形之中导致了悲剧的产生。而在思想的觉悟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曾经被粮食问题狠狠折磨的陈奂生始终认为:土地就是一切。然而世疏事异,几十年来,他始终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他作为底层农民的思想局限性。

不是吃饭问题

除了陈奂生表面的吃饭问题和其自身思想局限性,该剧还隐含了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农业及农村人口该何去何从的问题。2018年夏天,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陈奂生拒绝将土地承包出去,他守自家田,成了“钉子户”。于是,他因侵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被贴上了“自私”的标签。正如陈斤所言,“人可以自私,但不能影响别人自私。”然而,作品并没有急于给陈奂生贴上相同的标签,而是从陈奂生本人出发,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思考角度。陈奂生回忆昔日的吃饭问题,刻骨剜心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吃了太多苦头,陈奂生的心里早已烙上烙印:有田有种,才有安稳的家。陈奂生守田是情有可原的,他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怀与同情,而不是指责。但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在这样一个农业社会让位于工业社会的历史交汇期,仅仅守住土地是不现实的。所以,到底农业与农村该怎样继续走下去也是一个问题。

这一作品贴近生活,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启迪意义。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普遍没有经历过饿肚子的年代,“温饱问题”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比较遥远。这种时代的代沟给我们理解这类剧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这一作品却别具匠心,采用滑稽戏的表现形式,将要传达的内容寓于演员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台词中,幽默生动的表演赚足了现场观众的泪与笑。这一悲喜交融的呈现形式不仅消减了作品与时代的差距,还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作为“五月的花海”2021东南大学校园文化月暨东南大学毕业文化季开幕式以及2021东南大学“传承红色基因”系列高雅艺术专场展演,该剧用滑稽剧来表现和诠释人物,有种浑然天成的恰到好处,前一秒还在引人捧腹,后一秒可以让人瞬间湿了眼眶,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引发了观者关于“不忘初心,守住根本”的今日之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