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1-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合之意共塑同心———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创新设计实践大赛实践与感悟

   期次:第1456期   作者:吴 彤 赵 丹 王姝蕴


图1

图2

图3

图4

设计缘起

———缘分与碰撞

说起我们组与此次大赛的结缘,要从有幸参与大赛标识设计开始,许继峰老师对我们的思路点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融合,要体现出共构“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所以什么意象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的资料查找和灵感发散中,一个答案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浮现出来———图腾。

民族图腾承载着先民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饱含我们浸润了精神血脉的民族情结,每个人看到都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产生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不同的民族特有的文化所形成的图腾还沁润着天然的神秘感,故若是从图腾符号的角度入手,也一定能激发大众浓烈的兴趣,一探图腾背后各民族文化故事的究竟。

设计的主题逐渐明朗,我们决定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再设计原本形态不一的各个民族图腾视觉符号,形成统一、鲜活的系列整体。仅仅符号的视觉效果改良似乎太单薄,民族共构的精神也难以清晰表达。看着电脑屏幕上搜集来的一个个图腾图片分布排列,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一幅中国地图上,各个民族互有联系、紧密交织在一起,就像拼图拼在一起!以拼图为此次文创产品设计的载体,每个民族就是这整幅拼图中的一个个单片,通过组合拼接紧密相连,构成一幅代表中华民族的宏大图景。

在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传统的“和合”理念与当代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古典的思想与现代的追求不谋而合。将图腾的视觉形象和拼图的实体进行有效碰撞,拼接的形式和民族共荣的概念也达成了语义学上的统一,于是大家一拍即合。

 

设计物语

———未来与展望

我们的拼图设计想表达出民族融合的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图腾作为各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以图像化的语言诉说了各民族的精神向往。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作品传播民族融合,大国包容风度的理念,表达了对未来民族文化融合交流并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

同时为了这一主旨的传播我们还进行了小程序的设计,在“和合”小程序中,上下滑动首页即可概览56个民族丰富的图腾图像,倘若你对某一民族图腾特别感兴趣,只需轻轻一点即可跳转至详细介绍的界面。在具体界面中,生动的图腾画面、以及它的历史由来、背景故事都在观者的眼前徐徐展开(如图1)。我们希望,在传统实体产品的基础上,结合这样具有时代性、数字化媒介的设计,增加民族文化传播的便捷性,给用户深刻有趣的体验互动,将我们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更有力更广泛的传播。

 

设计旅途

———探索与收获

收集图腾

在我们前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中华民族数量很多,并且都有着自己渊远的文化和历史,资料零散繁多,也有许多民族的图腾是不确定的,有些民族的图腾存在相似性和共同性。对于民族图腾的分辨和确定成了设计产品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首先我们对图腾进行了合组规划,发现用动物当作图腾的占据了30种之多,但是常常出现重合的现象,如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的民族图腾都是白鸽;汉族、布依族、德昂族的图腾中均出现了龙;彝族、土族、土家族的图腾中均出现了虎。面对兽类图腾的相似或重合现象;我们也曾考虑过要不要更换兽类或寻找代替的其他元素,但是经商讨和查阅资料后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随意地更改民族的图腾含义和图腾背后体现的寓意,同时也可以借此表达各民族文化源起的共生性和共融性。

有许多民族的图腾崇拜并非动物。例如普米族、朝鲜族、怒族等能歌善舞的民族崇尚一些乐器类的器具如鼓、琴、舞动的衣服等等;一些崇尚力量和团结的民族则会崇拜一些刀具和武器如鄂温克族崇拜火焰、保安族崇尚保安刀。值得一提的是,回族和维吾尔族都是具有穆斯林的信仰的,这样的信仰代表了这两族的人民并不随意进行物质化的图腾崇拜,因此我们不能随意更改或是制造不同,统一采取了清真寺的建筑为代表(如图2)。

最终我们将图腾大概按照动物、武器、乐器、天然元素、其他的类别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各个大类的通性进行创作,并在每个分组内进行区别和优化,让整体的创作更加整体的同时又富有细节。通过多样的图腾图案,我们体会到了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人文趣味,我们也意识到了必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意识信仰,破除主观的文化意象的臆想,更要尊重有特殊信仰的少数民族,排除制造混乱的文化认同的可能性;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也需要有严谨的态度。

在此设计旅程中,辛劳的同时收获颇丰、余音绕梁、回味不绝。

图形演变

系统论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外部因素,也要重视内部因素;如果说文化环境的考量是外部因素,那么图腾的具体图形绘制,色彩选择,载体材质等就是内部的因素。在对内部因素进行考量和筛选的时候,我们开始分析图腾对应的图像究竟如何简化,如何选取它们的颜色,如何保证拼接后的统一性。这些都是创作过程中需要仔细斟酌的难题。

由于拼图图像的尺寸很小,我们既要保证图形形制的统一,又需要保证图形内容的不同。故在正式绘图时采用块面来表现。面对相同或相似的图形意象,我们采取图形块面的不同分割做出区分,这里以“虎”的图腾为例(如图2)。

拼图配色

我们期初制定了很多种配色的方案,参考了敦煌壁画的配色和中国传统年画的配色,并将色值进行了再次创作和调整,让整体更加的和谐统一,我们运用了一定数字的智能算法和敦煌传统壁画中选取的几大颜色板块进行配比和研究,并基于聚类算法和关联规则的法则,进行了色彩提取、配色规则的归纳提出、与图腾内涵结合再创作的三个部分,最终对提取的色彩和配色进行色彩聚类,最终输出了如图的三个方案。输出方案以后,我们又对这三个方案进行了反思、优化和迭代,并做了相关的视觉小实验,我们请来了10位专业的同学,将我们的三个配色方案进行打印,并选取了0.5米和1米的位置进行试验,发现多数人对第三组红色配色的方案感觉到吸引,视觉冲击力更强,整体效果更加的整体,并且认为其红色的选用更加符合中华民族的内涵体现,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中国红的配色方案,后又更加细致的优化和改良了其细节,运用暖白色和冷黑色的线条和元素进行点缀,让整体配色更加舒适,并富有民族韵味。此外,中国红的配色方案还不会涉及各民族间对颜色认同的禁忌或者冲突(如图3)。

拼图材质及尺度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人们返璞归真的意识逐渐增强,产品原材料的选取和装饰材料有机高端化的发展,让木质材料成为众多纷繁的材料中的一匹黑马,在高聚合物人工合成材料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的向市场涌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天然有机的木纹材质和暖黄色的颜色,温和的闯入人们的眼帘,深得一部分用户的独钟。故我们最终选择了色泽轻快温暖、木纹清晰的木质材料进行木块模型的制作和渲染,给人以天然有机的明快清新感、坚实的结构美感和温暖紧密的人文感,散发出天然的文化韵味和清香(如图4)。

拼图榫接件

考虑到榫接合和木材加工的强度,我们为拼图块制定了10mm的厚度和长度。因为考虑到五十六个拼图块体量非常大,想要各民族都互相联系,就需要各个拼图块都可互相拼接,则需要一个统一的连接件。连接件的尺寸不可过大,会影响拼图块上的图形,也不可过小,会影响拼接的稳固性。为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最终选择了叉形拼图榫接件作为统一的连接件,并将榫接件设置为5mm的宽度,采用了圆润的倒角对产品的细节和品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图4)。

拼图布局

在逐步地分析和完成了拼图块的设计后,我们需要考虑将所有的拼图块放置在礼盒中,以便于规范化的生产和商业化的推广,以及在站在用户的角度,想要更多的趣味性,增加拼接的多样感,所以设置了三角的拼图块8个。最后,整体的拼图由48个方形拼图块和8个三角拼图块构成,确定了整体构成以后,我们讨论了如何对礼盒进行布局的问题,将8个三角形拼图块放置在最右侧,使得整体的布局更统一,也使礼盒的空间得到了最优化的利用。

在设计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即便解决了以上的难题,我们也并非开始了一帆风顺的设计旅程,问题还是会一个又一个地跳出来。但好在,我们同心协力,也不畏艰难地去解决问题,虽然我们会感到疲惫,却也在欢声笑语和互相鼓舞中坚持过去了。后来,我意识到,这个过程也说明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因为一味地想要追求奖项而失去了对问题本身的警觉意识,我们也可能在痛苦的求索答案背后体会到平日里求之不得的趣味知识。所以,总结起来就是,珍惜这个找寻问题的机会,然后更要珍惜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注:本作品获2020江苏省研究生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创新设计实践大赛一等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