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白露时节,暑气渐退,秋风送爽,暖阳把九龙湖校区的轮廓勾勒清晰。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各个迎新站点准备就绪,志愿者们蓄势待发:东南大学2020级新生来校报到啦!他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东大校门,为百年名校注入新的活力。
慰问关怀:一心一意情系新生
迎新当日,校党委书记左惟、校长张广军、党委副书记郑家茂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处、总务处、保卫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分别到各迎新站点看望新生,慰问迎新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在梅园的公共卫生学院宿舍区,左惟书记和郑家茂副书记热烈赞扬在疫情中奋战的公共卫生学院校友,同时也为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校友王烁表示沉痛哀悼。他们还与志愿者们亲密合影,褒奖他们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
在桃园七八舍,张广军校长一行首先来到新建成的健雄书院,参观了里面的陈列厅、报告厅。张校长向吴健雄学院的执行院长了解了书院的建设情况,并与2020级新生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分秒必争、不负韶华。参观完健雄书院富有特色的咖啡厅后,他还对健雄书院的建设提出建议,例如在门口的沙发旁边摆上书籍,以营造更好的书院氛围。接着,张校长一行来到秉文书院,首先欣赏了2017级首届郭秉文班一位学生的书法展示,张校长对该学生赠予的书法作品表示感谢,并表示会好好珍藏。之后,张校长观看了学生们的汉服表演,领略了茶韵文化,称赞其“别有一番风味”。
张广军校长还来到位于东南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绿色通道”,了解学生资助事宜。近年来,东南大学秉承“以资助育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经济资助为手段,以精准资助为要求”的资助理念,落实“四措四准”工作机制,确保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对贫困新生入学的资助,包括来程路费、军训服、医保、被褥、日常用品等等,总计逾3000元。“绿色通道”绝不是学校资助困难学生的终点,开学以后,即刻开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瑞华春雨助学金”,各类奖学金、求职创业补贴、“金钥匙计划”等资助或扶持计划将一一展开,确保新生能够及时跟上大家的脚步,不为学费而苦恼。
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家长不能进校园陪同新生办理入学手续。为弥补家长的遗憾,学校特地安排了在哔哩哔哩、新浪微博平台上对迎新现场的直播,透过屏幕带领家长参观学校,打卡“网红”大草坪、教学楼、快递服务中心、体育馆、军训服与行李领取处、新生宿舍等地,获得了许多关注。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推进新工科建设,东南大学今年新设智能建造(土木)、智能感知工程(仪科)、生物科学(生科院)和艺术史论(艺术)4个本科招生专业,并分别按照工科试验班(土木交通类)、工科试验班(自动化电气测控类)、工科试验班(环境化工生物类)和文科试验班类进行招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东大还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后浪天团”,其中年龄最小的少年生赵晨焱只有13岁。跳过幼儿园,三岁半读二年级,他的成功除了天分,还离不开专注与自制力。谈起成为学霸的秘诀,他分享道:“我初高中也会用智能手机,但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会把手机关机,这样更能让自己保持专注。我也担心玩游戏上瘾,所以就只是拿着手机看看视频。”在未来,他希望有多一些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各个专业,因此选择了吴健雄班,期待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中。
今年的新生中,还有三对双胞胎,其中有两对来自辽宁。张雨昕、张雨晴这对“学霸姐妹花”,相约一起报考东南大学,分别被工科试验班的电子信息类和机械能源类录取;而另一对双胞胎兄弟陈若天、陈若飞则是互相瞒着对方填报志愿,却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东南大学,分别进入了工科试验班的自动化电气测控类和土木交通类。
志愿服务:贴心安排全程陪伴
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家长不能进校园陪同新生办理入学手续,东南大学特地在往年500名迎新志愿者的基础上,增设了约2000名师生志愿者,他们对新生进行一对一服务,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全过程地陪同新生完成入住、军训服购买、体检、行李领取等一系列报到手续,同时还给新生讲解东大景点、东大故事,让新生更快地感受东大文化。考虑到防疫需求,派出约200名教师党员志愿者去接站,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安全。
迎新当天一早,记者就发现许多身穿“ILoveSEU”字样黄色T恤衫的志愿者在校门口等候新生。没有父母的陪伴,新生们就要面临上大学之后的第一门必修课———独自报到。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守门人”,衣着整洁的“小黄帽”们与新同学谈笑风生,缓解他们初入东大的紧张与不适应。
有的志愿者会介绍校园趣事,聊起各自的家乡,这很自然地拉近了志愿者与新生之间的距离,秋日的路上常常能听到爽朗的笑声。一对一志愿者们迎接的新生均为本学院学生,因此也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出有效的建议。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志愿者石卓珗在去地铁站迎接新生时谈到,“有些紧张,害怕帮不上忙甚至帮倒忙,但又很兴奋,有很多想和新生聊的”, (下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