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法学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面向诉讼全流程的一体化便民服务技术及装备研究”结项。
这是东南大学文科学院历史上获批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立项,执行年限为三年,总经费为71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为2324万元,是东大法学、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取得的里程碑式国家级标志性成果。
据项目负责人周佑勇教授介绍,该项目以司法场景专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旨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定向化与专业化的智能服务,推动条块分割的传统诉讼服务流程再造,树立全流程便民服务的新理念,构建一体化的“智慧法院”便民服务新格局。自2018年8月立项以来,项目组协同作战,全力推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5项、参与制定全国法院行业标准1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篇。项目终期成果“人民法院一体化便民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支持诉讼导引和智能法律咨询、诉讼风险与结果智能评估、诉讼材料生成和有效审查、司法文书多渠道送达和全流程可追溯、诉讼财产保全智能评估及预警、多方接入的跨网系网上调解,有效地提升了人民法院智慧诉服的水平。
近年来,法学院通过与学校优势学科结合,进行交叉学科的办学与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网法学特色领域辟径拓新,努力发展与前沿科技领域相匹配的研究基地与平台,于2016年7月设立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该基地初步形成了在法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兼具理论研究、原型研发、项目实施能力的复合型科研人才队伍。在前沿、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方面硕果累累。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从事有针对性的、面向现实问题的研究,积极向政府机关建言献策,向社会公众分享智力成果。 (余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