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务处:

构建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聚力培养一流领军人才

   期次:第1479期   



教育思想大讨论会议现场



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




“峥嵘七十载 与国共奋进———东大人的国家记忆”主题思政课




 

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为开创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2018年东南大学开展了全校第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主题进一步开展大讨论,经过师生深入研讨、专家反复论证,达成了培养领军人才新共识,确立了与新时代特征相适应的东南大学人才培养新目标,形成了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思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人才培养新目标如下:

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遵循,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弘扬“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传统,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条件资源建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重构知识体系 培养领军人才

根据学校培养领军人才战略部署,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个性化专业培养理念指导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路径,在适应国家本科专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和“六卓越一拔尖”新要求,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契合、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耦合、教学大纲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重构了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符合领军人才培养要求并逐步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强化思想引领,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以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突出领军人才的“东大内涵”,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培元计划”,组建成立了以教务处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培元计划”领导工作组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按照“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建设理念,贯通教学体系、联通资源支撑、融通教育机制,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建设具有东大特色一流水平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格局。有力地将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聚焦到课程思政融得进、落得实、看得见,达成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成效显著。学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为代表的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多次被教育部官网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作为学校“第一学院”和“第一课程”进行专项规划、重点建设,实施《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创新创优工程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四史”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形势与政策”,课程贯穿四年授课不间断,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式思政课智慧课堂和虚拟仿真思政课教学体验中心,以“大学生讲思政”“大学生思想+”系列活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科研建设、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

出台 《东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课程思政结对共建机制,推动“三个课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设立“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第一,通过修订课程大纲,将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覆盖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覆盖所有培养活动。先后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00余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8个,2021年获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3个、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工程管理、交通工程、临床医学3个专业获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按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教师能力、评价机制等四个维度设立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46项,立项建设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类专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制定校级课程思政标准体系,按学科专业特点分类制定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南,编撰《东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集》,举办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第二,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课外延伸环节,创新创业竞赛体现爱国情缘。每年组织近千支团队、近万名师生,围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引导他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获“全国最佳实践大学”称号,承担教育部思想政治精品项目,多个社会实践项目获教育部“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挑战杯”乡村振兴组全国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等全国最高荣誉。第三,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举办大型主题思政课,由东南大学院士、教师和校友代表组成的超级授课阵容教师,与现场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一场主题思政课:“峥嵘七十载与国共奋进———东大人的国家记忆”,充分展示了东南大学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使命担当。

(二)加强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通过强化美育课程建设、丰富艺术审美体验、创新美育活动实践,不断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引领学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出台《东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办法》,制定《东南大学美育教学改革与美育评价改革方案》,构建“高质量美育课程教育、高峰艺术审美体验、高品位艺术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美育教学体系。第一,依托学科资源,强化美育课程建设。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美育类通选课模块,实行学分制管理,满2个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强化美育载体建设,制定《美育通识选修课建设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建设”的思路,建设由名师大家领衔,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涵括艺术史论、艺术鉴赏、艺术实践三大类别,包括“艺术史论系列、设计系列、戏剧影视系列、美术系列、音乐舞蹈系列”等五大课程群的美育类通选课程52门,打造融合中华传统手工艺、中华传统戏曲、国画书法、中华美学精神的“中华传统艺术鉴赏”示范性美育通选金课。依托艺术学理论专业,深化美育通识课程与学科交叉课程建设,打造主干艺术精品课程20门、专题性人文与美育课程30门。推进美育类精品在线资源建设,建设MOOC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好“东南大学美育金课云平台”。第二,强化内外联动,丰富艺术审美体验。积极统筹校内外资源,吸引社会美育资源走进学校,推动学校美育资源平台走出去。组织邀请名师大家、知名学者、业界精英等走进美育课堂,打造“中国文化工作坊”“读书与人生”等不同主题的名师课堂,形成优质美育公开课精品集。实施“文化名人进校园”工程,邀请不同艺术门类的名家大师登台讲学,每年举办多场高水平艺术类讲座,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第三,鼓励广泛参与,创新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