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凝心聚力构建人才引育新格局

    摘要:我校召开人事工作会议2021年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表彰东南大学人才工作先进集体“东南有梧桐,凤凰聚而栖。”东南大学历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事处:

凝心聚力构建人才引育新格局

   期次:第1479期   

我校召开人事工作会议

2021年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表彰东南大学人才工作先进集体


“东南有梧桐,凤凰聚而栖。”东南大学历史上大师荟萃,俊彦云集,曾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是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之一,茅以升、严济慈、竺可桢、李四光、杨廷宝、吴有训等先生曾在此执教,开启了大批重大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先河,赢得了“东大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美誉。东大还是学衡派的诞生地,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发源地,李叔同、陶行知、马寅初、吴宓、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张大千等先生也曾任教于此,竭力弘扬文化,昌明国粹,赢得了“东大文史哲教授,实在不亚于北大”之赞誉。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才,120年的岁月变迁,东南大学始终以培养一流人才为根本使命,共走出了220多位两院院士,培养了37万多优秀人才。一代代东大人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推动社会进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迫切。

 

使

回顾我校120年奋斗历程,理想信念犹如一道耀眼的金线贯穿始终。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成就了今天的东大精神。近年来,我校的人事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等各个方面,推动“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宽思维、高眼界、广胸襟,完善人才规划、优化人才环境,充分体现党管人才的制度优越性,促进人事人才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深化改革引领

完善体制机制

改革激活力,开放促发展。学校始终将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未来发展建设的决定性要素。

第一,畅通快速渠道,低调精准引才。2017年以来,学校定位全球,瞄准高端,将人才引进作为人事工作的“一号工程”,构建具有开放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引才工作体系。充分调动院系负责人、学科教授的积极性,完善多层级联动引才机制,拓宽引才途径,主动从全球学术市场精准定位所需人才,“校内人员走出去,各类人才引进来”,通过低调务实、精准引进的方式,积极引进符合学校发展的各类人才。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海内外人才市场带来空前震荡。受美国、欧洲等地疫情严峻形势的影响,海外人才回国意愿和热情空前高涨,为人才工作育新机、创新局提供了可能。值此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东南大学始终明晰肩负的历史使命,创新推出了“云上微论坛+人才引进视频面试会”引才形式,更加精准、快速、高质量做好海外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掐尖”引进工作,做到“识变明变、以变应变、以变制胜”,切实将人才引进的危机感、紧迫感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完善校内人才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目标导向,持续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学校重点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围绕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校内人才体系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了首席教授和特聘教授的内涵,提高了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至善青年学者”等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启动并实施“至善博士后支持计划”,重点选拔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加入博士后队伍,加强对优秀博士后的支持力度,壮大学校师资队伍后备力量,对至善博士后开辟了职务晋升的专门通道,进一步扩大青年人才“蓄水池”。初步建立了院士,首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首席、青年特聘,至善青年学者的金字塔型校内人才体系。

第三,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学校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扁平化、晋升定量化、考核定性化、成果个体化、院系非主责化等瓶颈问题,深入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着力破除“五唯”,努力形成高端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才梯队。严把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要求,把“破五唯”作为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的重点环节,鼓励创新、突出贡献,保证质量、注重实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导向,突出业绩贡献。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工作实绩。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在严把程序的前提下予以倾斜。多角度选拔出了一批潜心研究真问题的多元化优秀教师,聘用在高薪岗位,不再把待遇与人才帽子、职称、资历、论文和奖项直接挂钩。

第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院系关键业绩指标考核。2018年起,制定并实施《东南大学院系单位关键业绩指标(KPI)绩效考核与管理实施办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科学构建体现长远性和内涵性的院系单位关键绩效考核体系。在指标体系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考核权重 (人才培养占比60%),使基层院系单位着眼立德树人建设任务的导向更加巩固,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新成效。理顺学校与二级单位的责权关系,建立并稳步推进学校对二级单位考核、二级单位对教职工考核的多层级、立体式的考核及分配体系。鼓励院系单位在考核及分配中破“五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业绩为核心,制定具有本单位特点的考核及分配方案,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多措并举

管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从“精、细、慎、暖”这四个方面做好人事人才各项工作。工作精准细致,严谨踏实,强调纪律的同时,给教职工营造有温度的成长环境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第一,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修订职称条例和职称评审办法,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师德师风的考量作为第一标准,按照分类设岗,分类评价的指导思想,把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明晰院系在教师考核与评价中的主体责任。强化教师底线考核,优化教师业绩量化标准及衡量体系,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通过授课、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维度、全方位对教师进行合格性考核,激发教师创新驱动,释放教师活力。启动博士后综合改革,全职博士后引进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动我校科研工作,加速提升学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争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能力,我校不断加强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职科研队伍。加大了对学术特区的建设,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牵头成立“紫金山实验室”、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等。

第二,畅通教职工发展通道,激发教职工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校内人才培育体系,积极推进长聘准聘改革,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动力。进一步梳理专任教师、专职科研、博士后队伍之间的关系,破除校内人员合理流动壁垒,通过实施“3+3”两个聘期非升即走、大力推进“续、转、离”计划,有序推进专任教师、管理和教辅队伍建设。设立“至善青年学者”和“至善辅导员”计划,加大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培育力度。针对在编在岗人员,开通在职进修通道,加大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能力提升。

力同心

人才引育结硕果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抢抓近年海外人才回流加快的新机遇,同时重视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建设,高端人才量质齐增。一是积极主动出击,在变局中育新局,多渠道快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率先并持续推出“云上微论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网络云论坛灵活高效的独特优势,大幅提升人才洽谈交流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四个面向,突出东大学科优势,重点围绕“卡脖子”领域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学校先后引进了欧洲科学院院士、液晶技术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李全教授,国际著名脑科学专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ManfredAuer教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冠名教授、世界顶级桥梁专家蔡春声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信息工程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王承祥教授等一批国际高端人才,引领学校高端人才倍增计划如期实现;三是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较为完备的校内人才体系,对领军人才实行特殊配套政策,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创新实施多元薪酬结构模式,显著提高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新建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引进八位国家级人才作为初创团队。“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人才159人次,圆满完成高端师资倍增计划。

回望历史,仰忆前贤,面向未来,擘画前瞻。百廿传承,东大精神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使命永担在肩。学校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主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创新驱动”两大主战略,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以全球坐标谋篇布局,以国家战略锚定方向,聚力攻坚“高端高质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地做好校外引才、校内育才工作。力求拥有一批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著名学者、具有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的学术大师、担当立德树人时代重任和积极投身人才培养的教学名师、把握和引领学术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学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及坚定政治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引领创新的拔尖中青年英才。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东南大学作为创新源、人才泵、思想库的地位,将东南大学打造成为支撑创新驱动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阵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断筑牢人才基石。

(供稿:杨盈珂)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