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第二课堂课程化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总体部署要求,切实推进东南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课堂课程化

——东南大学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期次:第1479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总体部署要求,切实推进东南大学共青团深化改革,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不断探索,进一步创新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第二课堂课程化”系列课程。第二课堂课程化针对理想信念、创新创业、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志愿公益和社会实践等普遍需求,将“第一课堂”规范化管理模式与“第二课堂”趣味性个性化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引导在校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东南大学第二课堂课程化以学生社团为主体,联合党委宣传部、总务处、各学院团委,汇聚校内外课程资源,探索实施多类型融合的第二课堂课程化体系建设。首期共开设55门,涉及传统戏曲、厨艺烹饪、咖啡制作、拉班舞谱、园林种植、魔术表演、摄影摄像、竞赛培训、跆拳道、钢笔绘画、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全校共3200名本研学生报名参与,在全校刮起“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风潮。

校团委借鉴“第一课堂”选课模式,开发“第二课堂课程化”线上选课系统,实现“课程发布、学生选课、课程结业、课程评教”等第二课堂课程化平台功能应用。课程学员设置“固定学员”和“流动学员”两种类别,固定学员要求完成所有课时要求,优先享受课程资源,流动学员可根据自身空闲时间灵活选择上课时间,灵活机动的“第二课堂”课程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首期第二课堂课程化开展至今,不仅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拓展课余爱好的平台,也让授课的学生骨干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和显著提升,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充分体现东南大学朋辈引领的双向育人导向。

 

烹饪实践体验

开课单位:总务处

烹饪实践体验课程是由总务处联合四牌楼校区、九龙湖校区以及丁家桥校区共8个食堂开展的劳育主题课程。该课程体现东南大学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开展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实践课程与活动。烹饪实践体验课程内容覆盖淮扬菜系实际操作、川菜系实际操作、面点糕点制作、甜品烘焙、咖啡制作等内容,课程一经上线非常火爆,供不应求,全校共293名学生报名参加烹饪课学习。第二课堂烹饪课开启了东南大学劳动育人模式创新的探索之路,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珍惜劳动成果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法润青苗 与法同行

大学生必备的法律素养

开课单位:法学院

“法润青苗,与法同行”课程以法学院雄厚的师生力量为基础,覆盖本硕博各阶段的法科生,涵盖法学全方向。课程主要内容为讲解普及《宪法》《民法典》《刑法》《数据安全法》《知识产权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期提供宣传法律基本常识、落实理论服务实践的良好平台,提高全校师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全校师生更好地懂法、守法、用法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促进弘扬校园法治精神,切实提高社会法治水平。

该课程学员表示,第二课堂课程化的推进,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举措,可以成为同学们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

尽善尽美:中国书法实践与鉴赏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课程从实践出发,围绕“何为中国书法的经典?经典与传统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经典?”等问题,在已知的经典中学习点画、结构、笔法、节奏、章法、书写性等技法,透过对基本笔法的讲解,培养学员自主识帖、读帖与临帖的能力;或言之,在经典中学习如何理解经典、在临帖中学习如何临帖、在向古人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因此,本课程的授课目标也在于:通过教学活动的推进,学员应当逐步有能力去把握经典、理解经典甚至试验经典,打开经典的其他可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防震抗震减灾 科普体验实践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防震抗震减灾,科普体验实践”课程依托土木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抗震结构设计经验及完善的体验平台,以“理论到体验到实践”为线索,带领课程学员了解地震、体验地震、参与抗震。

在理论教学方面,邀请土木工程学院专业老师进行抗震知识讲解,帮助学员们全面了解地震,掌握抗震原理;在体验环节,带领学员参观东南大学抗震科普平台,采用模型、展板、VR体验、个人交互设备等器材让学员身临其境地认识地震的成因和破坏力;在实践环节,结合东南大学第二十一届结构创新竞赛赛题,让学员从“手”出发,亲自参与制作抗震结构模型,并邀请往届优秀团队成员介绍设计经验。

本期课程共有来自13个不同的学院和17个不同的专业的27名学员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对课程给出了一致的好评,在亲身体验地震模拟和欣赏优秀结构作品的同时,对抗震理论和工程范例也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认识。

坦克模型制作教程

开课单位:模魂模型协会

课程基于静态模型艺术,以军事题材———坦克为载体,向学员们传授模型制作初级技术的同时展示静态模型艺术魅力的课程,旨在提升同学们对模型艺术的理解和国防素养。课程主体包括模型的素组、喷涂与旧化三部分,以学员自身动手实践为主,总共10次课,单次时长在2小时以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初期先进行统一的理论讲解,理论包括模型起源、模型艺术素养与创作思路和战争历史的概述。在学员们选择心仪的题材后进行一对一涂装指导,目的在于精准地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及时得到学员反馈,从而调整后续教学计划。该课程授课老师,模魂模型协会负责人李宸表示:通过第二课堂课程化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表达能力,在经过几次课程实践后能够做到脱稿2小时即兴演讲,同时学员在课堂上展现出的兴趣和投入的状态都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电脑基础知识与进阶技巧

开课单位:SiliCOM电脑协会

SiliCOM电脑协会是校级学术科技类社团,社团依托第二课堂课程化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内容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编程技能交流等基础知识,也囊括了路由器桥接、个人博客搭建、个人服务器玩法等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小技巧。目前,《电脑基础知识与进阶技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至今为止已经开展四次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组成及硬件选购、计算机操作系统介绍、硬盘参数详解及选购、显示器参数详解及选购等日常必备常识,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了帮助学员直观了解电脑相关知识,电脑协会将第二课堂课程化与协会每周“电脑义诊”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在为同学们解决实际需求的同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

一段丰富的汉服体验之旅

开课单位:华风汉韵文化社

华风汉韵文化社依托第二课堂课程化平台开设课程: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一段丰富的汉服体验之旅,全校共58名同学报名参与汉服文化课程学习。课程内容包括汉服礼制形制、汉服穿着及走秀要点、传统发饰制作和讲解、汉舞学习与练习、户外汉服照摄影等,课程总体以体验实践为主,讲解为辅,目的在于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服饰的独特韵味,从而推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魅力与生命,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愿与你共着汉服,赴—场诗意之约。

自行车保姆式教程:

开启你的骑行之旅

开课单位:自行车协会

自行车协会依托第二课堂课程化平台打造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自行车与骑行系列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从自行车种类、零件、选购等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到自行车组装、保养、维修等实践活动,再到进阶骑行锻炼知识与技巧,全覆盖到各个水平学员。本课程旨在传播自行车知识,让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自行车维修和保养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推广骑行文化,让更多同学了解骑行运动,更加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该课程也尝试同步录制并推广至线上平台,截至目前总播放量高达3万,共1000余名用户收藏,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不仅如此,针对在校学生普遍需求,自行车协会结合第二课堂课程化,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常态化“自行车义诊维修”志愿服务活动。协会安排经验丰富的社员带领第二课堂学员组建自行车维修志愿服务团队,为同学们提供便利的维修服务,在校内一站式解决常见的自行车故障,为全校师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续和有机补充。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东南大学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广泛汇聚校内外资源,构建多类型融合的第二课堂课程化平台,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显著的品牌效应。第二课堂课程化理论与实践的二重属性使其成为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体化建设的创新载体,使东南大学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育人合力。

在疫情防控期间,第二课堂课程化小班化、分布式、多样化的教学研讨实践活动,也在丰富学生校内生活、舒缓身心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校团委将总结经验,常态化推进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探索建构“育融合”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供稿:罗澍 罗建文 张冠杰 相关学生社团)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