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转型承担当变局谋新篇

    摘要:中国“建筑四杰”中的三位:刘敦桢杨廷宝童寯建筑学院五位院士:齐康钟训正程泰宁王建国段进东南大学建筑教育起始于1927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筑学院:

转型承担当变局谋新篇

   期次:第1479期   

中国“建筑四杰”中的三位:

刘敦桢 杨廷宝 童寯


建筑学院五位院士:

齐康 钟训正 程泰宁 王建国 段进



东南大学建筑教育起始于1927年,前身为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是中国现代大学建筑史上第一个具备完整意义的建筑学科和建筑系,中国“建筑四杰”中的杨廷宝先生、童寯先生和刘敦桢先生均曾长期在此任教和主持工作。学院自创建伊始,融合国际先进且多元的建筑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持续引领国内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经九十五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技艺并重、格物求善”的学术特色和“严谨、博雅、求实、创新”的学院文化,代代造就出学术领军人才和行业栋梁,累计为国家培养了8000余名建筑类高级人才,其中包括院士12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5名,以及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王澍、曾担任MIT建筑系主任张永和等杰出人才,为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目前最重要的中国建筑类科学研究基地和建筑教育引领者之一。

面向未来建筑领军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是住建部原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也是现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挂靠单位。

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能力,担当起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行业领军人才,应对学术及行业发展的动态及人才能力需求,坚持严谨求实创新,形成了规制严整、技艺并重、本体为核、融合开放的教育特色,多年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内起到了持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本科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金课2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王建国院士主讲的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在研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教改项目各1项;201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一等奖2项,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创新奖3项;学院在首届国家教材奖评选中荣获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潘谷西先生主编的《中国建筑史》(第七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此外,面对当代国际建筑教育趋势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2021年在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新增硕士研究生“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专业培养方向并已开始招生,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坚持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和建筑教育基地,一批批优秀学者在这里传承创新,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理论、遗产保护、城镇空间发展、城市更新、风景园林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近年来,凭借优势学科丰富的办学治学经验,以及在国际建筑领域的良好声誉和学术地位,不断地吸收国内外一流学者、知名教授以及学术新秀,队伍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核心、中青年教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有专任教师144人,教授46人,副教授62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90%以上,其中包括齐康、钟训正、程泰宁、王建国、段进5名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国家级人才项目6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5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14人、江苏省设计大师14人、入选江苏省人才计划20余人。

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持续加强一流学科内涵建设

学院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科获评A+、城乡规划学科获评A-、风景园林学科获评A-。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针对学科发展前沿,着力建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城镇和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当代城乡环境整合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和“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全英文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9年被A&HCI收录,2021年在Webof Science发布的统计数据中JCI指数5.22,位居建筑类期刊全球第二,进入核心合集Q1分区。完成亚洲建筑档案中心一期建设,引进“国际建筑、艺术和人文图书文献平台”(RykwertLibrary)第一批图书10550册,该中心将建设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建筑、艺术、人文文献中心,同时也将作为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亚太遗产档案中心所在地和南京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之一。

王建国院士领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学院凝聚科研中坚力量,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承担规划与设计项目1020余项,获得各类设计奖项560余项。王建国院士领衔的“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段进院士主持编制并颁布城市设计领域全国第一部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程泰宁院士牵头四个学部、25位院士、300多位学者的团队,完成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项目,如人民日报社新大楼、国学中心建筑设计、雄安新区核心区规划设计、北京通州新城城市设计、南京河西新城城市设计、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设计、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形成中非产业园区研究系列成果,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和帮助。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在亚太遗产保护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实施国际化联合战略,深入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京都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等二十多所国际著名高校的建筑院系建立了教学和学术联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2015年学院获批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当代城乡环境整合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7年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021年建筑学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以此为契机,大力引进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聘请外籍全职教授8人,兼职教授8人,带动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实现国际优质人才资源共享。持续开展中外联合教学,鼓励科研骨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帮助中青年骨干教师拓宽国际化视野。现已开设全英文硕士专业1门,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开设近20余门前沿性全英文课程,每年开展10余次国际联合教学,100多位海外学生在本学院学习,与都灵理工大学、维也纳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签订了双学位计划。教师互访、学生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合作教学和学术交流经常化、制度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构建“价值引领、知行合一”的三全育人格局

学院党委构建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结合”模式和“四落地”保障,不断激发党建活力,深化党建成果。学院党委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评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5次,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1个等多项荣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建筑创作中的党史学习”展览和专题讲座,创造性地将党史学习与专业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建筑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论坛。学生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自主研学,知行合一,成效显著。2017年01541支部获得团中央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和铜奖各1项;2020年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1项。学生自主编写完成《知行合一·至新至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课外自主研学创新实践》一书。


人民日报社新大楼 国学中心建筑设计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供稿: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