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百年风雨风华不改

    摘要: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机械科驻点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16年,历经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科、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械工程:

百年风雨风华不改

   期次:第1479期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机械科驻点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16年,历经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科、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载了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发端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此后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秉“诚朴、勤奋、求实”之南高校风,承“止于至善”之东大校训,俊彦毕至,学者荟萃,青蓝相继,菁英辈出。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共有茅以升、严济慈等16位两院院士和大批机械工程师在这里教学与学习,钱一呈、钟秉林等多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在这里工作,同时还走出了以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刘锦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界杰出人士。

学院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450余人,博士研究生140余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任务

学院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321”工程作为双一流建设重要措施,围绕“3个保障”“2个任务”“1个核心”建成具有机械工程学院特色的育人育才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一流领军人才。

“3个保障”继承和发扬百年机械厚重的文化底蕴,深耕以“传承、分享、感恩”为底色的学院文化,在此基础上厚增竞争、互助的狼性文化,增强师生的自豪感、服务感与如家感;深化学院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学院党务、行政治理能力,梳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的关系,细化学院学科发展管理制度,从而做到人人参与管理;改良学院管理制度,改善学院优才培养计划,优化学院资源配置,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对学院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人物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障学院“双一流”建设稳健提升。

“2个任务”第一,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最重要一环是抓住讲台,学院成立课程教学研究组,通过教学名师的传帮带引领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人才济济、源源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要求抓住基地作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重要平台,做到学生实践课程、参与度和实践成果评价全覆盖;对学生做到服务引领关爱,要求抓住寝室,用心做好交流,学院学生工作依托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走进学生群体,听取学生的需求与问题,从学生的切实需要出发,制定出合适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加强基层党建,切实掌握学生需求,抓住操场,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科研活动、集体活动,建成了方程式赛车、机器人俱乐部等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第二,科学研究水平决定了学院是否能够可持续、高品质发展,推动学院科研水平现代化、前沿化是全院师生的共同愿景。学院针对学科方向“小而散,平台低”的问题,采用“梳理并整合”和“破而立”相结合的双重策略,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研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发展方向;打造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并充分发挥研究平台在师生科研的作用,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30多项。

“1个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外,学院决策层主动求变,改变人才引进策略,广泛搜集和人才资源,做到精准对接,多方面引进学术科研人才;对内,学院力推人才成长,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同时积极培育、树立教书育人典型,聚焦榜样带动,突出其引领作用。近几年学院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包括: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目前现有专任教师118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7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90%,海外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20%。

机械工程学院陈云飞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问渠求源 上下求索

机械工程专业定位领军人才培养,连续四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创新链、实践链、知识链”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智能制造为主线,建立“智能设计原理—智能制造工艺—先进传感与测控—智能运维与健康保障”等机械工程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形成了以大工程系统为背景、机电等多学科综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工程基础训练基地。

学院拥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教育部新型光源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磁兼容专业测试中心、江苏省空天机械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江苏省智能电动运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与其他学科共建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研基地和实践平台。

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突破核心技术,建立摩擦界面的声子传递理论与能量耗散模型,在国际上最先给出多层膜导热系数最小值出现条件,2018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制高端医疗设备,牵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3项(2016年、2017年、2021年),打造面向癌症和糖尿病高端医疗装备设计与制造平台,研制血糖无创检测仪、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微流控仪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

落实产学研一体化,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包括与江苏苏美达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泉峰集团、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同建设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与省数控机床工程中心、省纺织机械工程中心、省板材加工工程中心和省护理医疗器械工程中心等,共建27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


百年院庆现场校友齐聚一堂



方程式赛车参加比赛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学院学生工作以学校入选“三全育人”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集中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一流领军人才。

以“寻机械之美,践初心使命”红色育人平台为品牌,以“机缘·械逅”“匠·心”等活动为学生党建载体,强化党建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放首位。继承和发扬百年机械厚重的文化底蕴,打造本硕博一体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入脑入心,成效显著,近五年赴中西部地区就业223人,涌现出携笔从戎、品学兼优的省、校优秀毕业生50人,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575人次。

着力打造“创意风暴-创新实践-创业竞赛-分享提升”闭环螺旋上升式社会实践体系,做到学生实践课程、参与度和实践成果评价全覆盖。通过多个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点面、专兼、内外结合的格局。社会实践参与率达100%。近五年获“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全国示范团队(2019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团队奖(2020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指导奖(2020年)等奖项。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组建了创客空间、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学生创新基地、电光源工程创业基地等,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近几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包括“互联网+”银奖、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金奖、中国智能汽车大赛一等奖、红点设计概念大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在学生科研上,学院研究生成为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主力军,近几年发表SCI论文674篇,其中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发表68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授权专利436件。

结语

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为今日之机械工程学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机械工程学院正以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风貌,继往开来,奋力前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一流领军人才,为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不断续写知识创新与英才培育的新篇章!

(供稿:余前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