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聚力双碳共创未来

    摘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肖睿教授团队)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小松教授团队)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源与环境学院:

聚力双碳共创未来

   期次:第1479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肖睿教授团队)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小松教授团队)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商业组金奖———“橙果科技”团队(东大首支团队)


本科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由原国立中央大学的相关专业为基础发展而成,作为东南大学原三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能源动力方向最早可溯至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设置的机械工程系的蒸汽动力方向;环境方向可溯至1942年设置的土木系的卫生组,是当时国内最早开设能源学科和卫生工程的院系之一。1954年,由东南大学(时称南京工学院)机械系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电力系的发电厂配电网与联合输电系统专业和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修科组建动力工程系,并以此作为能源与环境学院正式创始,至今已有近70载历史。

近一百年来,钱钟韩、吴大榕、范从振、王守泰、夏彦儒等中国能源学科的老前辈,以及许葆玖、纽式如、胡家骏、秦麟源等环境学科先驱曾在此执教。学院始终紧密围绕国家能源、环境领域最新发展方向和重大需求为办学方向,焕发着时代生机与活力,培养了陈学俊、徐寿波、闵桂荣、黄其励、于俊崇、宣益民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20000名骨干人才,为国家能源动力、新能源、环保、空调及建筑等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及杰出人才,为学科进步、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伴随着东南大学百廿历史,目前学院正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牵头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师资结构、创新研究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端智库与创新平台、培养优秀人才与领军人物。现有在读本科生830余人,硕士研究生850余人,博士研究生400余人。

近年来,学院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推动学院绿色转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进行学科布局、专业建设和师资引进。学院现有能源工程系、动力工程及自动化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制冷与建筑环境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5个二级部门,招收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五个方向的本科生,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位居全国第九,环境科学与工程位列全国前15%,环境与生态学科的ESI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2021年学院新增设“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学院现已拥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工程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热能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中国航天低温推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等近二十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和教学平台。

学院广纳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共201人,其中专任教师163名,包括教授/研究员71名(含博士生导师5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64名(含博士生导师12名)、讲师28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科院外籍院士1名、澳大利亚两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4名、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3人次、国家优青3名、海外优青3名、14名学院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它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70余人次。学院入选东南大学首席教授3名、特聘教授2名、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10名。

过去的十年,学院攻坚核心技术,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学院的“煤加压燃烧与气化”“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CO2捕集技术”“化学链燃烧CO2捕集技术”“生物质制备高品质液体燃料与化学品”“太阳能耦合空调双效制冷”和“火电机组优化控制”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及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学院科研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科研项目到账经费快速增长,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亿元。学院牵头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3项,面上和青年科学基金110项。5年来被SCI收录论文数达到15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36项、授权689项,2020年入选“Elsevi鄄er”中国高被引学者7人,2020年入选“Clari鄄vate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2人。科研成果方面,牵头荣获国家奖1项,教育部和省部级一等奖5项,其他奖励20余项。

学院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聚焦能源行业发展瓶颈问题,联合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华能集团江苏分公司等多家大型央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解决行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学院本科按大类招生,实行宽口径培养,加入了国家级机械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设有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相关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等,近五年来教学成果显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

学院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融通,通过科教融合和产学研结合,培养“双碳”领域领军型人才。近五年获得“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2项,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

学院毕业生毕业“深造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起点高”,广受国内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落实率近100%。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突破60%,均前往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核动力院、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或世界知名高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能源、环境、信息、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华能、国电投、中国航发、中广核、中核、国家电网、国机集团、中国电子、上海电气、哈锅集团、中建集团、中兴、华为等重要企业。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积极推动学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牵头成立全球首个聚焦于碳中和政策和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依托“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开展碳中和领域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与国外高校合作建立生物质与太阳能利用学科“111”引智培育基地;与美、德、英、法、意、日、俄等国保持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聘用了超过30多位国外著名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等近10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联合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清洁能源利用”联合研究中心和“颗粒运动仿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办学培养研究生。学院每年均有优秀本科生被交换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学习,优秀的本、研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东南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廿校庆,学院在九龙湖校区建设的能环科技综合大楼也即将投入使用。回首往昔,思绪万千,老一辈能环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共和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乘时乘势,能源与环境学院正以全新的姿态主动对接“双碳”目标,打造“碳中和”示范学院,培养“双碳”领域国家和社会紧缺的创新型领军人才,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2020年12月,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揭牌




项目成果受邀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供稿:钱怡君 朱赤)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