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智创未来计算在先

    摘要: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简称计软智学院)起源于1960年建立的“解算装置及技术”专业,曾自

放大 缩小 默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智创未来计算在先

   期次:第1479期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简称计软智学院)起源于1960年建立的“解算装置及技术”专业,曾自主研制我国第一台数字积分机,并成功应用于国防现代化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三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基地,以及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隶属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院聚焦一流学科发展,凝聚全员思想、精炼学科方向、整合研究团队,有效提升学科影响力。我校计算机学科ESI排名连续多年居世界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于2017和2022年两次入选“双一流”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并于2019年、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教育部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院是全国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单位,于2018年招收第一批该专业本科生。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成绩喜人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能够独立开展科研与创新实践的计算机类领军人才,建有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卓工实验班,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培养计算机领域科学家及产业领军创新人才。

学院坚持全方位教学经费投入,改善软硬件条件,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近五年来,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等重要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国际级奖项70余项,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级奖项近200项)。毕业生胡敬羽带队获得2019年“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金奖;学院在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改项目、教学成果、重点教材等方面不断取得佳绩。“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先后于2017年、2018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链并举·多维协同·双驱联动—系统推进计算机类领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着力高端人才引育

团队平台稳步发展

学院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育并举,形成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学院通过优化人才结构与教师成长环境,建成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的拔尖青年英才队伍。

学院下设网络计算、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与知识工程、智能系统及应用、软件理论与方法、影像科学及图像处理等学科方向。近年来,学院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增国家特聘专家3人,国家青年特聘专家5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罗军舟教授2021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耿新教授2020年当选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杰出会士;汪芸老师入选2021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董恺老师入选2021年度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学院注重拔尖青年英才队伍建设。凌振博士(导师罗军舟教授)《匿名网络犯罪跟踪技术研究》和徐宁博士(导师耿新教授)《机器学习中的标记增强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15、2021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凌振博士现任学院教授、国家优青、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ACMCCS、IEEEINFO鄄COM、IEEE/ACMToN等知名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实现中国大陆研究机构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国际著名安全会议CCS上发表论文的突破。徐宁博士现任学院助理研究员,其学位论文原创性地提出了标记增强这一概念,使得预测模型可以在更为丰富的监督信息下进行训练,为审视既有学习范式提供新的视角,获德国DAADAInet奖(全球共21位AI青年学者入选)。

围绕国家重大战

科研创新不断突破

学院紧密围绕“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牵头承担“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4项、课题16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近十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930余项,部分技术成果已实现应用与转化,在服务地方经济与国防建设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学院教师与华为、阿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影等知名企业及军工院所开展合作,成立了东南大学—联想增强现实与计算机视觉联合创新中心等9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不断强化校企双方在前沿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学院研究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顾冠群院士的带领下,长期投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领域研究与开发。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过多年艰苦攻关,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云端融合新型体系结构模型,在智能感知、高效互联、动态传算等方面进行了关键技术突破,并进行应用示范;研制的工业互联网智能云端协作平台已在江苏南钢集团与富士康集团上海园区应用部署。

在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学院在李幼平院士带领下积极开展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社会服务工作,主持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国家第二网络战略研究”等,为我国未来网络研究和建设提供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学院联合新华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清华大学等制定了统一内容标签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于2018年4月起正式在全国实施。

学院在机器学习基础支撑技术、前沿核心算法、行业交叉应用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标记分布学习框架被NASA用来分析和预测火星矿石样本的多组分化学成分,并报道在地球科学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上;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解决方案被中国商飞实际应用于C919大型客机的智能化设计、制造、维保等场景。此外,学院长期开展面向精准诊疗的智能成像及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与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商和医院通力合作,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研发,服务精准诊疗及新冠防疫。

思想建设不断深化

党团建设持续加强

学院党委坚持和完善党组织生活等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院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在职教职工党支部6个,退休教职工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22个,保证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学院团委认真开展各项活动,扎实做好基础团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等工作。学院各团支部在组织建设方面,注重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开展磐石计划等工作,多次入围“国旗团支部”评选;宣传阵地方面,在校院两级媒体积极发声,而且在校外主流媒体上报道品牌活动;文体活动方面,院团委承办的“我爱东大”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已成传统;社会实践方面,注重实践育人,获省级、校级荣誉百余项。此外,学院成立志愿服务基地5家,获第二届省志交会“金奖”项目等多项荣誉。

开展全面交流合作

提升学院国内外影响

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前沿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长期参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衔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学院自2002年起参加AMS实验,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研发了支持PB级AMS科学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支撑环境和大数据处理平台,为AMS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积极推进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建设,注重国际学生培养流程规范化、培养标准明晰化、日常管理有序化。基于我校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近30年的合作历史,舒华忠教授牵头建设东南大学—雷恩联合研究生院,于2018年正式挂牌成立,进入实体运行阶段。学院与法国巴黎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工程师学院(EFREI)合作的全英文整建制来华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已成功实施。

学院长期举办海峡两岸信息技术研讨会,为两岸学者友谊的建立和维护做出了突出贡献。研讨会自1999年于台湾中央大学首度举办后,即由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在两岸轮办,并由东南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两校校长出任研讨会荣誉主席,迄今已成功举办23届,成为促进两岸信息技术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标志性平台。

(供稿:裴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