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秉天地材华料乾坤至理

    摘要:南京长江五桥缪昌文教授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教授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太湖隧道孙伟院士铜像落成仪式揭幕

放大 缩小 默认

秉天地材华料乾坤至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海内外校友的一封信

   期次:第1479期   


南京长江五桥



缪昌文教授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加平教授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太湖隧道




孙伟院士铜像落成仪式揭幕现场







亲爱的海内外广大校友:

百廿征程扬帆时,初心不忘写新篇。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之年,也是东南大学建校120周年。6月6日,东南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将迎来建院38周年暨材料学科办学94周年。值此大庆之际,我们谨向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也诚邀大家回家同庆母校百廿华诞!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28年,中央大学集金陵之才子,设立工程材料、铸造、锻工等本科专业,是为材料萌芽之初;1984年,博采铸造、金属诸学科之长,应工业、材料发展之需,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学科的发展初具规模;1992年后,融土木工程系的建筑工程材料、机械工程系的先进材料加工等相关专业,奠定了材料学科的良性发展基础,综合实力大大加强;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科学之至理,育材料之英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成立近四十年来,栉风沐雨,百炼成钢。秉“严谨求实”之态度,承“止于至善”之校风,以培育“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承担众多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今日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屹立于九龙湖畔,集院士学者,聚世界英才,秉天地材华,料乾坤至理,教博学俊彦,育秋实春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以开拓创新的风貌,继往开来,谱写着材子培育与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一流学科建设扬帆起航 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经过一轮的建设,今年我们又进入新一轮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学校建设的“十二个”一流学科之一,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在学校的学科生态布局中,按照“融合优势理科,引领强势工科”的发展定位和十四五规划发展,明确“三足鼎立”的学科发展方向目标:深耕夯实土木工程材料优势方向,确保国际和国内的引领地位;振兴升级金属材料和材料加工传统方向,重铸辉煌;完善布局功能材料新兴方向,主动谋划布局,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学院下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工程和功能材料四个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还自设有“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江苏省品牌专业。“新材料及其应用”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一流师资队伍初具规模 今天的学院拥有一支由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6名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国家“四青”人才等40余名以博士生导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95%具有博士学位,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勇于创新和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材料人才队伍。

一流人才培养始终坚定不移 学院每年招收约120名本科生、1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坚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为目标。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重构了德智相融、科教协同、校企联动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力地将教学改革和建设重点聚焦于领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荣获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获得244项SRTP项目资助,包括27项国创和28项省创计划,生均资助率居全校前列;每年省优本科毕业论文1篇、省优博/优硕1篇、发表SCI/EI收录科研论文300篇余篇;每年就业率稳居全校第一,年均深造率超60%,部分学生被国外TOP50大学录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设有“苏博特基金”“光华奖学金”“孙伟奖学金”“缪昌文奖学金”等18项校友奖助学金和企业奖助学金,助力人才培养,各类奖、助学金覆盖面超过70%。

一流学科平台日臻完善 学院牵头成立了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签署《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穆勒学院合作备忘录》,依托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实现研究生联合招生与培养,建成多层次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1个国际实验室,牵头组建“东南大学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拥有“江苏省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生创新平台”等科研和教学实验平台,正在参与“微纳加工平台”“双碳研究院”和“优势理科学科交叉平台”等学校双一流重点发展方向的筹建。建有21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近20个企业实习基地,为培养东大特色材料一流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学院依托各实验室,成功举办了第15届IEEE纳米技术、材料及器件国际会议、第73届RILEM周可持续土木工程创新材料国际会议、第3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国际会议、首届微生物建筑材料国际会议和3D打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提高了学院的国际知名度。

一流科研成果顶天立地 近年来,学院坚持创新驱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国家战略,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家攻关项目、国防科工委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学院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前沿功能材料、材料先进成型及制造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参与了神舟飞船、三峡水利工程、京沪高铁、田湾核电及跨江海大桥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自百年校庆至今,牵头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获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还获得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流安全防线严密筑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大的环境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安全保卫管理方面,坚持狠抓“人防、技防、物防”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安全工作管理制度、高标准技术指导,严格落实各级疫情防控要求和各项管控措施,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实现学院安全保卫工作常态化的推进和从严管理。学院在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面先进的经验和工作亮点,得到了学校保卫处和设备处等相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荣获“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安全保卫综合治理责任制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流文化建设渐入佳境 学院以“实施有温度的教育和管理”为宗旨,着力进行文化建设。对学院A、B楼的门头及大厅进行改造,彰显学院特色,形成广大师生认同的精神文化;在办公区加装净水功能的直饮水机,为师生提供健康的饮水;公共卫生间盥洗池加装热水宝,寒冷季节感受到学院的温度;在材料A楼一楼建设了“材苑驿站”咖啡间,设立党史学习教育图书角与学院荣誉墙,提供开放式的小憩空间与自由式的研讨环境。另外,为秉持“三坚持一关注”的育人理念,建设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材苑心晴”工作坊,打造为全院师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心灵驿站。

2021年11月16日是孙伟院士86岁诞辰纪念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孙伟院士铜像落成仪式暨追思会”。追思会上,播放了孙伟院士珍贵影像及受访视频,回顾了她为土木工程材料事业奋斗的一生,展示了孙伟院士的《巾帼风采》墨宝,并发行了《巾帼风采》回忆录。

孙伟院士致力于推动土木工程材料学科发展,为中国土木工程建设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她面对工作忘我耕耘,面对困难坚忍不拔,对学生关怀备至,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榜样,敬塑铜像和举办追思会就是要学习孙伟院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继承发扬孙伟院士坚持立德树人的高尚品质,形成坚韧执着的材料学院文化,在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的建设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途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要按照学校“瞄准前沿、服务战略、师生为本、人才为先”的办学思路,明确目标,团结一心,矢志不渝,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执着成就梦想,创新铸就辉煌。材料人才培养和材料事业发展的每一点成就都镌刻着所有校友的倾情付出。我们始终坚信,岁月永远抹不去校友对母校的记忆,改不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的发展建设更加需要校友的智慧和力量,你们的关爱和支持是推动学院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诚挚地邀请校友们常回家看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稿:孙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