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交聚逐梦育良才东南弦歌唱新篇

    摘要:交通学院大楼交通学院试验中心畅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沪宁高速公路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延崇高速太子城立交桥南海岛礁建设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通学院:

交聚逐梦育良才东南弦歌唱新篇

   期次:第1479期   


交通学院大楼



交通学院试验中心




畅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沪宁高速公路




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




延崇高速太子城立交桥




南海岛礁建设




原创话剧《港珠澳大桥》




激情四射大型露天舞会




交通学院毕业生



百廿栉风沐雨,卅载薪火相传。东南大学交通学院1989年独立建系,秉承“团结、诚朴、坚毅、豁达”的院风,在一代代交院人的共同努力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凝心聚力、争创一流,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起之路。

追忆芳华岁月,母校与民族共历沧桑风雨,同写历史辉煌;回望峥嵘历程,母校秉“止于至善”校训,取得累累硕果,造就浩浩气象。在东南大学120周岁生日之际,我们祝福母校百廿华诞,交通学院三十余载的发展始终与母校同发展、共命运,披荆斩棘书写动人诗篇,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学科建设】

求真务实,打造“双一流”交通学科品牌

交通,乃国家之大事,兴旺之基础。交通学院不负使命,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建瓴东南,深化改革,营造学术生态释放创新活力;初心未改,磨砥刻砺,打造特色学科塑立一流品牌。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灵魂,交通学院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核心,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以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等为支撑的学科布局,目前建有3个一级学科、6个本科专业,设置7个系、9个主干学科方向、32个科研团队。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并列第一(A+),连续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学院集中优势资源建成现代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学科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共建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教育部ITS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作为核心单位参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国家级平台建设,有力支撑了学院国家重点项目研究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科研成果】

崇实扬华,登攀“交通运输”科研高峰

城市根基,在于交通;交通发展,源于鼎新。纵天险阻隔,桥梁工程跨崇山、越沧海,纵横千里通八方;筑路网密匝,畅通工程疏拥堵、惠民生,夯实基础助发展。

交通学院的研究领域以道路交通为优势特色,覆盖城市交通、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轨道、水运港口、遥感测绘等综合方向,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辨识与主动调控、高等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效服役、大跨径钢桥面高性能铺装结构与材料、深厚软弱土地基处理与灾变控制等方向一直保持领先优势,涉及交通大数据分析、智能网联交通、智能交通管理等新兴领域。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全面参与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等重大重点工程,全面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以及一批重点城市的交通发展。21世纪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20余项,出版专著近240部;近五年科研经费到款近7亿元,获得专利授权821项,发表论文近3000篇,其中SCI/SSCI论文1600余篇。学院着力解决实际交通问题,若干关键技术已在港珠澳大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高速公路、京张高铁、雄安新区、南海岛礁、冬奥会等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

学院积极响应交通强国国家战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需要,获批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共建长江教育创新带,入选“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在服务党和政府重要决策与交通强国建设导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生工作】

培志筑基,培养“交通强国”领军英才

以人为本,团结创新,勤奋实干,敢为人先。和谐、活泼、奋进,严谨的治学氛围和绚烂多彩的课外文化交融相汇,勾勒出交院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交通学院以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交通运输行业领军人才为目标,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工作和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学工文化传承创新机制、辅导员沙龙学习研讨制度和“五阶式”学生工作体系建设,打造“守初心、勇担当、善学习、敢为先”的一流学工队伍,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和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

思政引领为先。构建专业能力与党性修养培育目标和推优入党与入党塑优培育过程的“双融合”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全校先行,基于学生社区创建本科生以升社区党支部、依托学生社团创建交荟艺术团党支部,建设“先行工作站”党员之家;先锋引领,两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学生团支部两次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多维育人平台。创新推进师生融合、本研融合育人体系改革,师生共育两项全国公路优秀科普作品和“师生汇”等特色活动。双创慧人,近10年获“挑战杯”国家级奖项5项、“互联网+”全国银奖2项和交科赛国家级奖项31项;实践树人,“向阳花”留守女童教育扶贫11年,“微课堂·大成长”困难家庭子女课后助学3年,累计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22项;以文化人,“激情四射”大型露天舞会坚守11届,话剧《港珠澳大桥》入选中国科协学风建设项目等;开展“阳光伙伴”健康教育计划,获东南大学运动会团体总冠军6次、“大力杯”团体总分十三连冠、万人长跑九连冠、自行车赛七连冠和院系杯多项冠军等。

【人才培养】

踔厉奋发,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

百廿东大,英才辈出,群贤济济。交院汇集学界中流砥柱,滋兰树慧,桃李化春风。立德树人,知行合一,这里有莘莘学子力学笃行,更有代代杰出英才斩获诸多荣誉,争创一流。

交通学院立足人才培养新要求,提出基于学科建设平台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互动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有较强的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多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技术领军人物或重要行政领导。

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形成了以创新团队为依托,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特聘专家为核心,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在我国道路交通领域有重要引领作用的高水准学术梯队。长期担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与秘书处单位,致力于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高水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院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领航,交通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师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等。坚持思政引领、学科交叉、专业联动培养复合创新人才,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49门专业核心课全部建成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孵化8门国家一流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4名老师获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近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各1项,牵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励,教学改革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院深入开展新工科建设改革与实践,获批4项教育部“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年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内涵的持续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建设保障。

学院不断探索创建人才培养特区。设有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东南大学茅以升班;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联合研究生培养项目———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承办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首个研究生层面培养项目———中国路桥-东南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交通运输工程班。

立交通强国志,筑科技报国路。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培养了全国高校交通类1/3的“四青”及一批行业翘楚。40%毕业生前往“一带一路”相关地区、90%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就业,基层就业及选调生数连续三年全校第一。

沧桑砥砺,厚积薄发;交通强国,华夏增辉。

三十余载,交通人稳健务实、自强不息,成止于至善之学风,传诚朴求实之精神,秉融汇创新之追求,筑万川集海之梦想。

三十余载,学院日新月异,不忘教育初心,培养万千后辈学子、专业人才,涌现众多兴业栋梁、学术翘楚。

磅礴伟力,跃马扬鞭。在母校120周年华诞的新起点上,在“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交院人必将勇担使命、博采并蓄、众行致远,以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奏响时代华章,功助国家富强。

(供稿:张馨岚)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