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六载春秋芳华待灼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期次:第1479期   


学院协办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学生创业团队勇夺“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江苏省冠军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授牌



东南大学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历史悠久,1978年顾冠群院士创立计算机网络学科方向,1994年招收网络安全方向研究生,成为最早涉足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教育和研究的高校。世纪之初,又创建了信息安全学科。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后,东南大学紧跟国家战略需要,汇聚学校优势学科领域中的安全关键需求,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学等一级学科的相关资源集成,于2016年获得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同年12月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历经六载筚路蓝缕,学院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排头兵,正加快建设形成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和学科高地。

学科建设更有高度

学院成立以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高地逐步建设形成,学科建设成果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签阅。2017年9月,东南大学成为首批入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授牌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在同时授牌的七家高校中位列第二。同年,“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一级)”。2018年3月,“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获批“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的高校。2018年7月,创建由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国家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2019年9月,获批“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12月,入选首批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22年2月,“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批,再次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获批“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

“面向国家关键行业的重大安全需求问题,研制自主可控的关键器件及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战略需要的安全领军人才”是学院坚定不移的学科定位。学科以于全院士和周锡生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依托计算机网络、精密仪器、电子与通信系统、智能交通等原生学科群,建成“通信芯片安全”“移动通信安全”“互联网络安全”“系统与内容安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等五个研究团队,建有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CERNET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江苏省泛在网络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形成10个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心,与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共建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学科在海内外富有影响力,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申报及中期评估均名列前茅,担任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首个召集人;为中央网信办定期提供咨询报告和建议书,协助中央网信办出版首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内刊,制定科技部、教育部的网络空间安全公害治理方向的“十四五”指南和规划;为G20峰会、乌镇互联网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提供网络安全保障,协办乌镇峰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分会,成功举办IEEE信号与图像处理(IC鄄SIP)、硬件安全与信任(ICHST)、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ICISPP)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女王大学,法国雷恩一大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联合研究。

科研成果更有力度

瞄准国际前沿技术,科研成果量中有质。学院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7项(其中国家科技研发重点项目3项),主导电子、通信、电网等相关行业攻关项目35项;在网络流量监测、复杂动态网络控制与识别等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解决了我国在0.4至7GHz超高速可重构射频收发全集成芯片、256bit/s的实时无线信道生成密钥的量子分发、异构安全5G/6G物联网接入等卡脖子问题,成果在相关领域得以规模化推广和应用,并获得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经济与国防。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国家重大需求,通过2011协同创新平台、紫金山实验室、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等平台,先后与中国移动、深信服、烽火等25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室,一批研究成果得到转化;针对国安、公安的需求,研制了Tbps级流量采集和智能态势感知平台,应用到G20峰会、十九大、全国两会、乌镇互联网峰会、中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网络安保;在军委科技委、战略支援保障部队、军事科学研究院多方支持下,学院在安全芯片、态势感知系统、信息处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定国家规划及政策,服务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基地等建设任务,制定中央网信办示范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承担中央网信办等多项课题,提交多份中央网信办咨询报告和建议书,先后负责撰写江苏省、地市的“十四五”网信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科技部“十四五”网络空间公害治理指南及规划。

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服务各行各业。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60人,硕士研究生4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招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多次承办中央网信办、各省市等政府单位的干部培训班,为国家各行业培训了5000多名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学院成立网安宣讲团,依托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节假日等,前往多家媒体、政府部门、大中小学、居民社区等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发课程和宣传产品,致力提高全民网络安全素质。

队伍建设更有硬度

学院多措并举,努力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现有专兼职教师150人,由张广军院士担任院长,于全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优秀教师”3人,“2019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两人。学院确立了于全院士、吴建平院士、刘韵洁院士、邬江兴院士、任奎千人等六大团队高端师资引航计划,师资引育成效显著。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62.5%,博士比例95%,45岁以下比例72.5%。

学院现已形成“入职培训—首开课培训—授课竞赛—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五层进阶式教师发展机制,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师带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以职称评审为导向、以绩效考核为载体,引导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绩的积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师风师德建设效果显著。近年来,多名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师党支部获评东南大学“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三育人积极分子”、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主动申请参加中组部第八、九批援藏工作,在西藏民族大学负责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组织申报网络空间安全硕士点和网络安全本科专业并成功获批。学院3个教师党支部持续资助东南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南华县贫困学生9名,导师个人主动资助贫困研究生20余人。

党团融合更有深度

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各党团支部积极宣传、开展思政课程、活动,形成“信仰公开课”“战疫云讲演”“青年马克思主义学堂”等课程载体建设抓手,打造出“赛博讲堂”“骨干研习营”“最佳党日活动”“网安先锋研习营”等品牌。多项党日活动获评校“最佳党日活动”一等奖。涌现出一批集体、个人获评校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团务工作者、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省共青团先进工作者、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人选等先进典型。

党团一体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学院新媒体平台得到强化,成为最富活力和影响力的宣传阵地;坚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建设中,形成一批精品网络成果。助力学校成立新媒体联盟,打造了集群化、网格化舆情工作格局;学生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凝聚共识,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实时提供工作参考依据,成为风清气正网络文化的积极维护者;实践育人效果显著,学院志愿服务队运行良好,学生获评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十佳青年志愿者等荣誉。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每年积极组织多名学生赴夏津县委组织部基层、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中国航天科技五院504所等重点单位实习实践,涵养学子家国情怀。

人才培养更有厚度

学院围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军人才”的育人目标,持续开展教学模式创新,通过课堂与实践结合、校企联合和国际合作,实施立体式质量督导,大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打造国际前沿、学科交叉的网安知识体系。立足学科前沿,重点围绕互联网安全与移动通信安全设计特色课程体系;以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发布的核心网安专业课程为依据,融合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课程内容,搭建了模块化的交叉课程体系。

切实推进实践教学。依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6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及21个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打造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系统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生源引进机制。学院积极构建少年网络安全人才选拔和培养平台,组建了全国唯一的网络安全少年生班“网安少先队”,年招收少年生5人左右。入校后,为他们配备生活导师、学业导师、竞赛导师和思想导师,全面助力其成长成才。

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出国交流计划,建设了成建制选派学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取得学位的项目,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签署了交流协议,在校学生赴境外交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在“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等合作框架下,学院与境外高校设立了联合研究生工作站。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9名在校生获国家网络安全专项奖学金,1人获宝钢特等奖学金,44人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省三好学生,1人获校五四青年奖章,240人获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搭建竞赛育人体系,以赛促学,在国家级、省级重要创新竞赛中获奖数达220余项,斩获“互联网+”大赛金银奖、“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2项(全国擂主1项),在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达39项;近90%的研究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申请和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CCFA/B类论文与中科院1区和2区论文1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百余项。

近五年学院向中西部地区输送毕业生11人,占比13.1%;向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教育科研单位、国企输送毕业生39人,占比46.4%。近50%的毕业生放弃高薪,选择进入科研院所、国企等岗位工作,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做出自身贡献。涌现出投身西部地区,立志航天报国,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王;胸怀强军报国志向,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家军事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的陈超、武威等典型人物。

(供稿:张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