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3-03-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交流与工作会议召开

   期次:第1498期   

本报讯 3月17日至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交流与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指导专家组组长黄如,指导专家组刘明院士、杨德仁院士、段树民院士、俞大鹏院士、施毅教授、钱鹤教授、赵元富研究员、张玉明教授,顾问专家组许宁生院士、沈保根院士、吴汉明院士、时龙兴教授、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平、上海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中心董事长赵宇航、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总监卜伟海,专家组秘书黎明研究员、韩根全教授和吴华强教授,以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与骨干等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信息科学部四处唐华副处长主持了开幕式。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南京大学副校长王振林作为承办单位代表致欢迎词。

 

会议对2020-2022年立项执行的43个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研讨。郝跃在致辞中指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希望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组能够紧密围绕既定科学总目标,通过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新器件和新架构这“五新”提升我国在后摩尔时代器件方面的创新能力。他同时还建议,当前国际形势和研究前沿变化比较大,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的路线应该通过研讨判断进行一定的修正。最后,他对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和项目成员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对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形成合力。

 

黄如介绍了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执行三年多以来的实施情况。她说,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这三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三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打压的双重考验下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不错的成果,是全体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在报告中回顾了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的立项目的和总体科学问题,并阐述了其中的“能耗边界”“速度极限”“能效瓶颈”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希望项目组成员能够紧密围绕总体目标和科学问题开展聚焦的研究工作。她在报告的最后对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的参与者提出了几点期望:一是坚持初衷不改,坚持通过长期基础研究解决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领域难题,找准大问题下的小问题;二是目标牵引,聚焦在集成电路技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真问题上,敢首创、多原创;三是鼓励学科交叉,加强与产业合作,在三个科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方面开辟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会议期间,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与会专家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与讨论,并给出了建议意见。本次会议由 “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主办,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承办,并得到了江苏省、南京市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东 萱)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