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馆电子邮箱收到的感谢回复(部分)


校友方先生收到材料后,发给档案馆的感谢信,以及感谢信后附的手写对联
近期,档案馆公共邮箱接连收到查档用户来信,无不是感谢在疫情防控期间,保管利用部的老师们通过网上服务,为他们提供的档案资料。2021年以来,累计收到感谢回复1049封,其中包含“谢谢”邮件836封,包含“非常感谢”邮件213封。这反映出我校档案馆推出的“掌上、跨时空、零跑腿”的利用服务实实在在惠及了广大师生、校友,成效显著。
档案馆收到的这些表扬信,得益于近年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方式,持续推出的一系列高效查档服务。以往的档案利用只能在现场办理,师生、校友或代办方总有一方奔波在路上。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档案馆立足实际,急用户之所急,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服务模式。
全方位的学籍服务。成绩单等学籍材料的复印、翻译,一直存在需求大、耗时长的问题。早在2019年,档案馆就开始清理数据,更正了本科、研究生的学籍数据两万余条;2020年,联合网信中心、教务处等部门,推出了本科生中英文成绩自助打印服务。2021年10月,又开发完成本科生双证英文自助办理项目,可实现在线申请、审核和自助打印。2021年11月,联合网信中心上线电子成绩单,学生可以在 “东大信息化”App随时下载、验证。2022年底,开发完成研究生双证英文自助打印项目,2023年计划推出研究生英文成绩自助打印服务。这些学籍服务的持续推进,结束了档案馆二十多年人工翻译历史,解决了多校区奔波、排队等待的问题,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网上申办、线下寄递。2020年初,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隔离防控对传统线下查档的冲击,档案馆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决定改变原有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转为线上服务。用户利用邮件申请,工作人员将查阅办结的档案资料用快递到付方式送达用户,完全实现了跨时空、不见面、无现场的利用流程。疫情期间,这种服务方式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人员聚集、省却了校友异地奔波之苦。寒暑假期间,档案馆积极做好假期值守,确保服务不断“档”。2022年全年,档案远程利用人数5908人次,利用件数20902件。
一站式服务平台。2022年,档案馆在前期开展的邮件预约的基础上,整合馆内资源,搭建了一站式档案预约利用平台,面向用户推出二十余项在线服务。该平台集成了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认证可信支撑平台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在线注册、申请、跟踪办理进度、查询快递、沟通交流。此外,预约系统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终端、多系统,并嵌入微信端,实现了“随时随地”查询利用。需获取纸质档案材料时,提供快递到付、自助打印、存取柜取件等服务,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选择空间;获取电子档案时,提供电子签章,用户可自行下载,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有法律效力、可验证的档案材料。这一创新的举措,真正打通了档案数据的 “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用户更加便捷地利用档案馆资源,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档案馆历来重视发挥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职能。在服务理念上,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地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服务意识,在接待查档时,推行“首问责任制”,对来馆者进行引导;不能办理的,耐心解释,尽量指明正确途径。在工作方式上,以服务为驱动,倒逼业务管理创新。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努力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跑两次、跑一次,到零跑腿。所有服务对象,均对我们的工作感到满意,很多人员在办事结束、离开档案馆时,非常真诚地向本馆工作人员道谢;公告邮箱也收到多封感谢信。2021年,档案馆申报的《“掌上”“跨时空”“零跑腿”档案利用服务》获得当年机关作风建设优秀案例。
优化档案服务,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档案馆全体档案人,依然会坚持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关爱学生,以人为本,不忘“为民办实事”的初心,秉承“至于至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为用户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与更新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