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3-09-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崇文尚武戎耀东南

    摘要:东南大学国防军事实践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国防教育文化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东大学子奋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文尚武戎耀东南

———国防军事实践团“全国活力社团”养成记

   期次:第1508期   作者:盛宇婧 孙 威






东南大学国防军事实践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国防教育文化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东大学子奋发图强服务为宗旨,以“崇文尚武、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为团训,坚持五育并举,在东南大学校园内外广泛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今年4月,由团中央基层建设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开展的2022年度高校“活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公布结果,国防军事实践团入选“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社团’TOP榜”。从筚路蓝缕到成绩斐然,难忘草创之艰辛,回首奋斗与荣光,我们仿佛又站在了起点,抬头、仰望……

 

活水源来 众川赴海

 

2017年9月新生军训期间,以胡亚东、王绍勇、李凯等为代表的多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向学校主动请缨,申请以助理教官身份参与军训工作,承担刺杀操等科目的教学任务,保障了军训的顺利进行。火热的时光易逝,热忱的心却难凉,军训结束后,几位骨干不谋而合,他们有志于传播国防教育文化,但少数人的力量总是单薄,他们意识到需要成立一个学生组织来汇聚人才、担当使命。于是社团成立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陆续找到了几位同样热衷于国防军事的同志,有军事训练经验丰富的邓方禹和擅长活动组织策划的徐潇航等等,初始成员的属性也逐渐丰富了起来,活力值加载10%。

 

2018年6月6日,116周年校庆日的当晚,在武装部二楼会议室里,由胡亚东、徐潇航等心怀国防教育文化事业的同学担任骨干的国防军事实践团正式成立,由胡亚东担任第一任负责人。大家在会议室里各抒己见,激情探讨着社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计划开展的活动。那一年的夏天,这13名同志在武装部军训团领导下,首次正式以助理教官的身份亮相,担任轻武器射击预习、刺杀操等课目教学,重点保障了4000多名新生实弹射击零事故圆满完成,收获了师生的高度赞誉。也是在这一次军训后,他们更加下定了决心要不断为国防事业注入新的力量,让东大的国防教育文化事业延续下去。

 

同年秋天,又有二十多位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见地的新同志加入。他们的加入,为刚刚成立的社团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给了实践团更多发展的可能。他们可能也没有想到在两年后,在与社团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将会成为社团的中流砥柱,为国防教育文化事业奉献了四年的大学青春。此后的每一年都会有二十多位新同志加入东大的国防事业中,他们来自全校23个院系,有三分之一有参军服役的经历,这样一批又一批活力满满的同志为实践团的发展不断努力奋斗,勇攀高峰。

 

菁英辈出 活思生花

 

社团在成长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现有在册成员涵盖本硕博培养层次一百余人。历届社团成员积极应征入伍,80余人次荣膺“优秀义务兵”“四有优秀士兵”等称号。其中,东南大学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严子涵,2018年9月应征入伍,2020年5月21日在戍边一线被部队批准入党。他最难以忘记的一幕,是在一次边境冲突之后,站在高地上,有一位班长从口袋里拿出了一面五星红旗。“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严子涵在那一刻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返校后,严子涵积极投身东大校园国防教育活动,走在学校征兵宣传、学生军训工作的第一线:参与武装部“青年健体营”计划,教授同学们军体拳和捕俘拳,将部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带给学弟学妹们;连续两年担任东南大学新生军训教官,培育国防新生力量;走上“戎 耀 东南”国防教育主题报告会的讲台,讲述保家卫国的故事,将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国防意识、家国情怀和使命责任。2022年1月,严子涵作为主讲人之一,参加了由南京警备区举办的2022年春季征兵宣讲会,仅一个小时,线上直播收看人数突破5万,点赞近3万。

 

没有军旅生涯的社团成员同样精于学业,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本科生、东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东南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每年十余名本科生获免试研究生资格。30%成员专业成绩排名前30%,60%成员的专业成绩排名在前50%。2019届最具影响力毕业生李勖晟,在实践团中他历任组织部副部长、三连模拟通讯连指导员。带着对国防教育文化事业的关心和热忱,他选择了这个团体,他说:“很多大学生虽然知道国防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关注过国防,没有真正进行过国防实践,我希望能够通过在校内外开展国防军事实践活动唤醒大家的国防意识,让同学们感受到军人的崇高与荣光。”他既是实践团的“王牌写手”,又是社团的“御用摄影师”,他的稿件内容丰富且质量高被 《解放军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他让东南大学的国防实践宣传从校园走向了全国,吸引了更多高校的关注。毕业后他选择担任流动助教,继续开展学生工作,服务学生和学校,尽管他成绩优秀,但他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说,每一位普通学生勇敢地在青春之路上按照自己坚持的方向一路走下去,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在他之后还有更多的成员前赴后继,社团的宣传作品也越来越好,其中《戎耀东南》获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视频一等奖,《向左向右转》和《青萍》获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一等奖。

 

社团下设的国防竞技射击队也随着社团的成长一路高歌猛进,数次代表学校和玄武区民兵参加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2018年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实景实兵对抗赛殿军,2020年大赛个人奖项中,常瑞清以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获得“花木兰”奖第一名,2021年射击队蝉联全国冠军,多人获“射击达人”荣誉称号。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后,4名社团优秀成员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七届学生军事训练营,李思琦作为学生代表在开训仪式上发言。

 

匠心聚活 影响传承

 

实践团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开展精品国防教育活动。连续五年参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社团骨干作为代表在活动上发言,接受南京电视台采访;连续承办四届东南大学国防教育竞技大赛,首届即超200人报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兄弟高校纷纷学习借鉴;成立“先锋讲堂”,在校园讲述青年大学生参军报国故事;连续举办四届七场次“戎耀东南”国防教育主题报告会,3.2万余人次聆听;与国旗护卫队及多个学院团委联合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国家安全教育日海报设计大赛、定向越野、青年健体活动等,反响强烈。社团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群众,与玄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退役军人主题馆开展义务讲解活动;与英模部队“光荣的临汾旅”共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双拥共建共育活动;成员倪庆同志作为江苏省征兵宣传大使参与多次征兵宣讲,严子涵同志作为退役大学生代表进行军旅生涯分享,其推送被东部战区转发;开展十余次 “大大小学生”国防知识宣讲活动,让国防教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

 

实践团努力践行服务贡献的宗旨,连续5年承担新生跑操督导工作,服务新生数量超两万人;连续5年参与新生军训工作,社团成员有150余人先后担任军训教官;组建“青年永远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访时代楷模;成立戎光志愿服务队,讲解军人故事。军训期间建临时党支部,包括本硕博共百余名学生,支部建在连上。全体成员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入党,全团符合入党条件的成员有80%以上;2022年由社团部分退役士兵骨干组建东南大学至善民兵连,成建制的参与带训工作;社团紧密围绕校级党政思想,以服务育人工作、校园国防教育为核心思想,以传播青年学子崇文尚武、务实创新为己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成员全面成长成才发挥功效。

 

精进不休 活力无限

 

对于退伍大学生士兵而言,实践团就像是一个心灵归宿。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离开部队后,穿上军装再次感受训练场上咬牙坚持、与战友同甘共苦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国防军事实践团,他们能够再次穿上熟悉的军装,再次痛快地喊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口号,再次在拉练途中感受到战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进入这里就感觉走到了军营的门前。国防军事实践团点燃了他们的戎装梦,激起了他们的血性,洗练了他们的灵魂,锻造了他们的体魄,增长了他们的才干。他们在这里能够穿上军装,能够体验军营生活,能够改掉自身惰性,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突破自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带着这样的谆谆教诲,实践团在强健自身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发光发热,影响着更多的新生力量。使命担当,薪火相传,他们从未止步;初心不改,携笔从戎,他们心向远方。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吾辈当不忘初心,笃行不怠,以尘雾之微,借萤烛末光,为校园国防教育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v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