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3-10-22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载砼心结硕果十秩宏图谱华章

———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百年华诞

   期次:土木工程学院专刊   作者:院党委书记 刘 静 院长 郭 彤

百年前,时任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先生聘请时年26岁的茅以升教授担任首届工科主任。茅以升上任不久后即会同杨铨(杏佛)、涂羽卿、李世琼等教授联名向学校教授会、评议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并提出:“土木系为工科主干,凡有工科之学校无不以土木为先务,今本校已有机械系,则土木系之添设更不容缓”。经教授会、评议会审议通过后,国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于1923年3月正式成立,为国内同类学科之较早者。

 

经过茅以升教授苦心经营,土木工程系日渐发展,师资力量逐步增强,测量仪器室和有关实验室亦相继建立。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时,土木工程系学生已占工学院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随后的二三十年内,学校聚地缘环境之力,广延四方人才,有近60位国内土木工程界知名教授学者先后在土木工程系工作过,精英辈出,大师云集。在严谨的校风和浓郁的学术氛围熏陶下,土木工程系为国家培养了近千名优秀人才和知名学者,分布在国内外铁路、交通、建筑、水利各部门,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而最迫切需要的则是土建人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工学院为主体,在国立中央大学原校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在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方福森、胡乾善、唐念慈、鲍恩湛、丁大钧、蒋永生、吕志涛、孙伟等教授为代表的历代东大土木人的不懈努力下迅速壮大,向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工程力学等领域拓展。1989年底,学校将土木工程系分为土木工程系和交通运输工程系,后者之后成立交通学院;1992年,学校将土木工程系的建筑材料专业与机械系的金属材料专业合并组建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后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7年10月,在原土木工程系、交通学院的环境工程系和原数学力学系的力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环境工程系部分教师转入动力系合并成立能源与环境学院。如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主,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能源与环境学院共同参与建设,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拥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9名发达国家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千人特聘/万人领军、56名国家级青年人才;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9项。土木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蝉联A+,并列全国第一;连续两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含2017年首批);在2022年美国U.S.News和软科(ARWU)世界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分别位列全球第5和第7;全面助力东南大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

 

过去十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砥砺前行,现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土木工程学科,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薪传火继 桃李满疆

 

近十年,土木工程学院为国家培养2770名本科毕业生、3201名硕士生、486名博士。累计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美国ASCE土木工程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互联网+”“挑战杯”、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竞赛奖项达500余项;多名学子荣获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涌现出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千优活力团支部”“千优基层团支部”等多个优秀团队;学院党委于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1年顺利验收通过。

 

学院聘任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喜刚),新增国家级人才30人,包括2位发达国家院士、10位长江/杰青/万人领军、18位“四青”人才。吴智深当选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技术及环境科学),新加坡工程院苏志强院士被全职引进。4名授课教师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新增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和2个江苏省教学团队。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4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首届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建筑教育突出贡献奖,1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

 

学院持续弘扬优良教学传统,取得一系列教改成果。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参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再版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新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6部,13部教材入选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34部教材入选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首批入选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获批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2011年成立了定位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丁大钧班,全班整建制赴境外交流一学期,免研比例近60%。

 

严谨求实 守正创新

 

近十年,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新增土木水利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发起“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创新竞赛”等全国性大赛。

 

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港澳台合作项目4项,科技部SM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KJW基础加强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2项。到账科研经费9.63亿元,年增长比例9.4%;牵头获得国家三大奖6项,获得国际奖项5项。建设“严酷环境下的长寿命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和“现代预应力结构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两大学术高峰方向,以独具特色的高峰学科优势跻身世界一流前列;同时建设土木工程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减灾与韧性提升、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及地下工程开发、土木工程现代力学与智能材料、环境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技术等五大学术高原区。在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及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全球并跑”迈向“全球领跑”,成果应用于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改造工程、南京紫峰大厦等国内外百余座大型工程。

 

学院成功牵头或共建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建造与运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爆炸安全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巴基斯坦重大基础设施智慧防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智慧基础设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处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化建筑与桥梁   (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