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国立东南大学设立土木工程系,茅以升教授任系主任
*1928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在高年级设结构工程组、道路工程组和水利工程组
*1983丁大钧教授牵头的 “钢筋砼及预应力砼受弯构件刚度和裂缝开展的试验研究”获东南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奖
*1997 由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工程力学系整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蒋永生教授任首任院长;吕志涛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吕志涛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2000 获批“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蒋永生、邱洪兴教授牵头的“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 蒋永生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东南大学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2009 获批“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李爱群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邱洪兴教授牵头的“土木工程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东南大学首个学术特区———“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郭正兴教授牵头的“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获批 “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 吴智深教授牵头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高性能化及增强结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 东南大学土木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三;李爱群教授牵头的“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 吕志涛院士牵头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启明教授牵头的“现代工程管理人才‘一体两翼’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徐赵东教授牵头的“高稳定高耗散减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置开发及工程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 吕志涛院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6 吴刚教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7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土木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并列全国第一;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入选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刘钊教授负责的“桥梁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东大-苏交科)”获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当年全校唯一);吴智深教授牵头的“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2018学院整体从四牌楼校区搬迁至九龙湖校区;学院党委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校唯一);获批“智慧建造与运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唐仲英抗震防灾实验平台正式揭牌,并被江苏省财政厅、江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牌为“抗震防灾科普宣传示范基地”;吴智深教授当选为日本工程院院士 (外籍);童小东教授牵头的“‘一轴·双驱·三联动’———德才兼备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9龚维明教授牵头的 “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吴刚教授牵头的“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测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批“爆炸安全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20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建造”新专业2020级面向全国招生
*2021东南大学桥梁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聘任张喜刚院士为中心主任;吴智深教授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技术及环境科学);以东南大学为中方依托单位的 “中国-巴基斯坦重大基础设施智慧防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
*2022吴刚教授领衔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战略背景下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启明教授牵头申请的“长三角区域工程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和陆金钰教授牵头申请的“土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获批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由学院牵头,东南大学与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合作创办“UrbanLifeline(《城市生命线》)”国际学术期刊;工程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共建的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学院成功举办首次学科建设国际评估;成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建造教研室;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百年史馆建成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