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635569.jpg)
新进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127820.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695069.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435935.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525895.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839826.jpg)
教学成果奖一览(牵头)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511148.jpg)
主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838498.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460849.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892891.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844350.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683783.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426887.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723765.jpg)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596025.jpg)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data/attached/image/2023/10/21/20231021004913_296646.jpg)
学生获国际级竞赛奖项
土木工程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型土木类领军人才为目标,践行“课比天大、生为首位”的育人理念,瞄准国家战略、面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适应国际化大环境,近年来持续建设“一轴·双驱·三联动”德才兼备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横向贯通、纵向进阶”数智化的知识体系、重塑了“多重交互、统合一体”集成化的教学模式、重建了“学科交融、综合开放”现代化的育人平台,全面推进产业促动、资源驱动、多方联动的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依托牵头承担的3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批国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取得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连续5次牵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土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为引领,创立了 “思想引领、德智相融”的德才兼备型土木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将“思想品德-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德育要素融入“工程认知-工程分析-工程综合-工程深化”递进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门/个,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培育高水平师资,建设一支学科交叉、产教融合、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的教学创新团队。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潜心育人,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传承,形成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教学文化和育人氛围,推行“多维度、全覆盖”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6人,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建筑教育突出贡献奖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优秀教师1人,东南大学杰出教学奖4人,青年教师获教育部“国创计划”最佳导师奖2人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微课授课竞赛一等奖、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各类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百余项。
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与新工科建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智能建造”新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新工科专业为依托的一流专业群。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获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工程力学专业获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并于2023年启动拔尖计划招生。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融合信息化技术,大力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革新,重塑教学形态。整合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多种互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引领全国的土木类一流课程体系。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全国“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13门、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5门、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土木类MOOC课程群和虚仿项目群,作为全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土木类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规划涵盖土木类8个专业的235个虚仿项目,主编出版土木类专业全国首个虚仿实验教学指导性文件《土木类虚仿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引领全国土木类高校开展虚仿实验教学改革。
大力实施精品教材战略,传承经典教材,建设反映前沿的新工科教材。设立“教材专著出版基金项目”等专项,建立促进学科优质资源向教学资源快速转化的激励引导机制和配套支撑,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3本、“十三五”住建部规划教材13本、“十四五”住建部规划教材34本、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9部、国家精品教材2本,获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2本、获江苏省重点教材10本。国内首部《装配式建筑》教材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丛书》入选国家“十三五”出版重点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内桥梁智慧运维领域首部专著《桥梁智慧运维》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长大跨桥梁健康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软硬相融、虚实结合、文化互融、产学协同,搭建多维立体育人平台。构建了以国家级教学中心、国家级科研中心和一批产学研基地等为支撑的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训一体化平台”,为土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展课程实验/试验、创新竞赛、研学项目、专题实验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环境,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综合训练,发起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创新竞赛”。充分整合学科优势资源,联合行业领头企业和土木类一流高校,聚合地方政府力量,共建多方资源联动的新工科育人平台,打破了学科间、校地企间、区域间的联动育人边界,实现了学科、校企间资源共创共享的多赢局面,形成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育人新合力。
聚焦学生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培养出一批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互联网+”“挑战杯”金奖得主等为代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生楷模和优秀集体。近60%的本科毕业生、15%的硕士毕业生赴境内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约40%的本科毕业生、85%的硕士毕业生赴中央及各省的基层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投身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