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4-05-15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朋辈引导促教学相长

———我校打造校园里的“青年夜校”

   期次:第1522期   作者:罗 澍 冯淼淼


“夜校”这个具有年代感的词汇,因大批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再次“出圈”,成为当下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夜生活方式。校团委依托“第二课堂课程化”品牌,推出一系列第二课堂精品课程,打造校园里的“青年夜校”。

 

在东大,放学后来一场“晚间人文漫游”

 

4月29日晚,东南大学“青年夜校”集中开课。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从体育竞技到艺术熏陶,当下流行的热门方向应有尽有,实用有趣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前来听讲。老师们把火遍全网的 “色彩诊断”带进课堂,让同学们“解锁”最适合自己的妆容;跟随北斗导航了解卫星数据采集,解码星河浩瀚的密语;把中医课堂搬出教室,漫步校园采撷草药,体味草木之趣;茶艺课让学生实现从爱好者到品鉴者的全方位体验,切身感受古人的风雅;在绳结艺术课堂里,同学们将一根根普通的绳子在掌中翻转成花,打造出一份份精美的DIY艺术品;在魔术课上了解魔术文化与艺术思辨,学习酷炫精彩的魔术手法。

 

“00后”教“00后”!“宝藏”同学就在身边

 

“朋辈引导”的教学方式是“青年夜校”的一大特色,“青年夜校”的青年既包括前来体验的学员,又包括负责教学的老师。夜校老师很多都是本校的大学生,由“00后”指导“00后”,在此基础上由专业老师进行延伸,这样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令人瞩目,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以朋辈引导促教学相长,是东南大学第二课堂得以出彩的不二法宝。

 

能源与环境学院大二学生何志豪担任此次夜校空手道课程的授课老师,他需要在短短五周的时间里带领同学们了解空手道的基础知识、基础拳法腿法,并尝试实战。“本来以为这门课程会吸引更多的男生报名,没想到报名的同学以女生居多。所以我及时调整了课程安排,增加了防身技的讲解,并添加了一些护具,防止大家在实战练习中受伤。”

 

技能多样!“宝藏”老师就在身边

 

教授绳结艺术课程的朱小华是交通学院的专业教师,有着二十多年编织中国结的经验,朱老师认为,依托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课余参与各类兴趣体验和动手实践,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医学院的封慧老师是中大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她把中医课程带出教室,让同学们在户外认识中草药,寻找生活中的中医药元素,弘扬中医药文化。

 

作为一名“资深”学员,郭书铭同学对青年夜校赞不绝口,他认为不同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第二课堂是拓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平台,希望青年夜校能常办常新。“上这门课不为了学分,完全是因为我对中医很感兴趣。一直以来,我都有胃食管反流的毛病,之前每次肠胃不舒服就会直接吃西药,但上了夜校中医课程之后,我现在有些小毛小病会先去想想能否用中医的方法解决。虽然没有收获学分,但收获了健康。”在中医药课程上,东大人文学院学生赵泊沅跟随授课老师一起前往学校“耕读园”采摘草药,并制作中药香囊。在田间地头,他了解到了手脚冰冷时可以用看上去不起眼的野艾蒿来泡脚祛寒。

 

出道即“出圈”,东大“青年夜校”还要进一步走出去

 

团中央近期发布了《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创新性开展“第二课堂课程化”,迄今已举办了四期,参与师生人数逾6000人。本期围绕食味东南、美哉东南、草木东南、饮尚东南、健体东南等五个方向开设了62门选修课程,各类课程主要在夜间开展,为青年学子的校园夜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青年夜校”活动被包括新华社、现代快报、中国新闻网在内的十余家媒体报道,阅读量超百万。“夜校”的火爆“出圈”也引发大众展开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要,使之成为终身学习社会化支持的重要场所。今后,学校将会把趣味性强、实用性高、开课反响好的课程推广至校外,让更多人共同参与到“青年夜校”这一交流学习的平台,感受东南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J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