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青春, 一半给了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半给了音乐,给了合唱团。
在大学之前, 其实我也有过多年合唱团的经历,不过由于缺乏一定的系统训练,加上升学的压力与负担,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和自己所热爱的音乐渐行渐远。 因此,在大学阶段加入合唱团, 也算是在最好的青春年华,拾回初心、重寻所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 增添一些独家的旋律与美好的记忆。
与合唱团的首次邂逅是在军训期间,在如火如荼的军训合唱备赛过程中,SEU室内合唱团当时的学长学姐亲临指导,并播放了《我喜欢》(东大版)和《生如夏花》等合唱团独家 VCR,让我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准确地来说,是婉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触动了我的心弦, 那是好久都没有过的体验了。那是音乐的力量。我坚信在合唱团中,会有更多这样的慰藉人心的力量,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
不过到大活 223 真正开始面试的时候,强烈的陌生感袭满全身,尽管面试的学长学姐让我放轻松, 但身体还是不自觉地十分僵硬, 好在以前的经历让我在面试的视唱环节很好地展示了自己, 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成为了合唱团的团员, 正式开始了与音乐再次相逢的梦之旅程。
进入合唱团中, 每年一度的音乐会总会是这一年在合唱团中最有仪式感的一天。 音乐会的两小时,不仅是奋斗一年、辛苦排练的成果检验,也是给毕业生的礼物,更是给所有团员最纯粹、 最真实的美的享受。 因为这样的艺术之美,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歌喉、 用自己的青春画笔创造出来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从不缺席地在学校的各种盛大演出中参演, 如音乐党课、校庆、跨年音乐会。 在用音乐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我结实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知己,在挥洒青春的大小舞台, 获得了许多跨越学院的友谊与温暖。
三年多的合唱团时光, 其实也唱过不少歌曲了, 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与回忆, 都给我留下了很多幸福的时刻与美好的想象,我想选择几首简单谈谈。
第一首是《四牌楼夏》,它是我进入合唱团以来唱过的第一首原创作品。 尽管歌词以描绘四牌楼周边的一情一景为主,但这首写给毕业生的歌却在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 匆匆过客, 路途艰辛,却永远牵挂着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楼一宇,永远怀念着四牌楼的深巷烟火、人间生活。 歌曲最后,一句“深巷有烟火,深巷有烟花”,余音绕梁,意蕴无穷,动人心弦。 此外,“人间烟火” 一直以来都是很符合我的人生追求与价值理念。 尽管深居城市中央,但四牌楼周围的烟火气息却与奔波劳累的城市生活显得格格不入,它似乎总能治愈在学业或生活压力下近乎透支的灵魂。 尽管我没有在四牌楼长期生活的经历,但我会经常去那里,去追寻生活中的小确幸,去偷得浮生半日闲,因为也许不经意的一次驻足与回眸就会赠予你十足的慰藉与安抚,会让你有动力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与未知的挑战。
第二首是《咏梅》,这首作品与一般的那种歌颂生活的轻快歌曲倒不太相同,歌曲风格典雅清新,文艺范十足,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咏梅》主要是讲述的东南大学的前身———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先生的一生及其优良品质,着重讴歌了他的政治抱负与办学理念, 包括创立“学综华夷”“匡时振俗”的思想,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等等。 这些理念构成了近现代大学的优良品风, 到现在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作品风格上,充满诗意的歌词和古朴典雅的语言贯穿歌曲始终, 让我能够像读一首惊艳的诗歌一样去了解这段词背后的动人故事, 去了解一个优秀的人, 为其奉献精神与坚贞品格而感动。 先生的故事也给我带来的很多启发与感悟,特别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敦促我,同时也应当是敦促所有东大有志青年,在最朝气蓬勃的青春时光,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宠辱不惊,不断在自己的学业、科研等方面精益求精,发扬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最后,想说说今年 11 月刚刚结束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的曲目 《关山月》和《玄》, 也想借此再次回忆大艺展的备赛历程。 作为江苏省三年一度的最高级别艺术比赛,我们会选择具有一定技术难度、一定文化底蕴的作品,来彰显东大学子的青春魅力。 这两首作品便是如此。 备赛期间,我们一起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对每一个音准、每一个和声磨到极致,对每一处咬字、每一处强弱反复讨论调整,最终呈现出一个相对完美、相对能够说服听众的版本。 备赛的旅程固然艰辛,但也收获颇丰。 我把这段经历归纳凝结成了三句话:感受音符与和声的磅礴力量;感悟文化与思想的无限魅力;感应他人与自我的灵魂合拍。 首先,《关山月》《玄》,一首是唐代著名诗歌,一首取材于先秦道家思想(《玄》的歌词是《道德经》选段),彰显了十足的文化底蕴,让作为理工科学生的我有机会去探索文人的内心世界,去体味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旨趣。 而从谱曲的角度,每一个和声的转换、每一处强弱的变化、每一段旋律的跌宕,其实都是我们在体味到词的思想感情后的二次表达,也是我们与先人的时空对话。 此外对于难度相当高的作品,更需要每个声部里每个人与指挥、 与彼此的配合。比如有时为了作品的情绪表达或句读的连贯,很多乐句间会规定不可以换气,但一口气唱完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和同声部成员在同一句话中安排不同换气点,进行循环呼吸,以保证乐句的完整性,这也是合唱艺术最独特的魅力与精髓。
合唱团确实为我四年的大学时光,为这段青春的岁月增添了不少活力, 但日复一日的排练与彩排也曾让我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作为一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我记得在经历课业量最大、难度最高被称为“魔鬼学期”的大二下学期时,恰巧又撞上了排练最频繁的校庆演出, 在学习和排练的双重压力下, 我的耐心和热忱也被不断地消磨。 在有一次深夜刚刚结束实验后,我的心里冒出一个声音:“要不算了吧,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这时,我偶然间翻开了《四时东南》的谱集,看着一页页熟悉而动人的音符,看着一句句质朴美好的文字,我突然想到,如果真的退出了,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站上华丽的校庆舞台,或是在音乐会演绎 《四时东南》 这部排练已久的套曲, 给大学生活增添那些光彩与耀眼的瞬间。所以最后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现在回过头来看, 尽管那学期的成绩受到了些许波动, 也不可避免地扰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但成绩掉下去一点,还有提升空间,而如果没能去亲自演绎这些属于东大记忆的歌曲,这对一个热爱音乐、热爱校园文化的人来说,将会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现在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我从不后悔加入合唱团这个决定,在合唱团中,我享受到了旋律和声这些东西一起蹦出来的那种感觉,享受到了诸多宁静美好的瞬间,也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提升了自己的信心,获得了充足的勇气,更是免费学到了声乐技能。 这些如梦般幸福而珍贵的礼物,定会永久珍藏,永远发光。
不知不觉,毕业季已悄然来临,与合唱团道别的时刻也近在咫尺。 于我而言,合唱团是每个“团子”心中永远的“白马村”,在焦虑时安抚自己、在患病时治愈自己、在忙碌时舒缓自己、在崩溃时慰藉自己。 也许,以后的人生, 很难再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灵魂,一起在排练厅共一曲歌谣相伴;而四年里曾被反复琢磨推敲的作品, 也可能再也不能有机会唱响。 但不管怎样,那些流淌的乐章和真挚的话语, 那些高燃的瞬间与闪光的回忆,似乎从来不会消逝和远去。 以后的日子里,倦怠了,失落了,惆怅了,迷惘了———再回过头,想起那些为了一段旋律、一句歌词默默感动的时光,也许,一切都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糟。
四年的合唱团时光, 真的好似一场梦一样。 走到仲夏的六月,这场好梦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离合聚散,甘苦辛酸,世间的无常,我们无法预料,但只要有歌声,梦里便有故事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