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法学院王禄生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论预测性司法》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对司法领域面向“未然之害”的算法预测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预测性司法日益渗透到整个刑事司法程序的同时,其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也引发了一系列具有争议、有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各方主体对于预测性司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判断等问题也态度迥异。
文章从预测性司法的历史生成出发,系统性地梳理了预测性司法的犯罪学、刑罚学基础与认识论、方法论发展。在考察当代中国预测性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描绘了预测性司法在联结社会方式、参与治理方式等维度为传统刑事司法带来的逻辑嬗变,分析了其在程序公正、实体公正等方面可能与传统司法价值、司法体系产生的内生冲突。最终提出应当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以“规制—认知—规范”总体合法性为切入点,在预测性司法的应用与规制之间建立一种持久和动态的协同与平衡机制,以回应国家治理的客观需求,规制预测性司法的潜在风险。 (东 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