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5-01-01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生乐业家校同心

    摘要:新生家长讲堂“安心港湾”家长讲堂部分海报展示(左图),新生家长微课堂推送展示(右图)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研讨会近年来,东南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生乐业家校同心

——“安心港湾”家校院联动系列活动暖心润育

   期次:第1534期   作者:朱婉灵

新生家长讲堂


“安心港湾”家长讲堂部分海报展示(左图),新生家长微课堂推送展示(右图)

辅导员沙龙

辅导员研讨会

近年来,东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秉持“安生乐业,家校同心”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安心港湾”家校合作工作室,凝聚家长、学生和辅导员三股合力,搭建了科学性、系统化、浸润式的家校合作园地,为东大学子在和谐家庭与美好校园中安心成长、潜心成才保驾护航。

 

新生家长讲堂喜人心

 

新学期伊始,小王的父母和小王一同从甘肃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报到,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美丽的校园风光让他们分外欣喜。辅导员李老师告诉他们当天下午在大礼堂有新生家长讲堂,面向全体新生家长开放,欢迎家长朋友参与。小王父母没有想到自己也有机会走进东大的课堂,还能和老师们交流,欣然前往。在新生讲堂中,他们认真聆听心理中心老师们的分享,感受到大学老师比想象中更加平易近人。在讲堂中,他们不仅学到如何更好地成为孩子的支持者,也了解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很多支持资源,如果孩子和家长遇到心理困惑,都可以到心理中心寻求支持。小王父母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对孩子在东大读书感到更加放心。

 

和小王父母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来自东北的小朱父母。想到孩子远到南京求学,小朱父母担心孩子会遇到多方面的挑战,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互动。此次家长讲堂以“如何支持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心理中心老师引导家长朋友们了解了大学新生可能面临的适应性挑战,从心理老师的角度与家长朋友分享了如何从学业、人际、生活三个方面给予大学生恰当的支持。在家长讲堂中,家长朋友听到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在“支持大学生的学业”的部分,了解到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的不同,家长需要适时转变观念,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决策者,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在“支持大学生的人际”的部分,家长了解到面对孩子可能遇到的宿舍问题和人际挫折要稳住自身,理性引导,同时支持孩子在大学阶段体会恋爱,为他们高兴的同时进行积极引导。此外,“支持大学生的生活”的部分,家长了解到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绩点排名,而应该给予更多生活相关的关照,让大学生感觉到理解、信任和温暖。这次讲堂让家长朋友更有信心去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

 

“安心港湾”家长讲堂是东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心港湾”家校合作工作室的品牌活动,面向全校家长提供普及性服务,针对家长朋友感兴趣的话题,邀请校内外专家分享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亲子相处与沟通的注意点等,提高家长与子女有效沟通的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此外,邀请心理医生分享对心理疾病与治疗的科学解读,解除家长朋友对于心理就医、服药等问题的困扰。目前,工作室共开展主题家长讲堂20期,受到家长朋友的广泛欢迎。该活动为大学生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助力。

 

此外,工作室面向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您面对面”线上互动沙龙,由心理中心的老师与家长畅谈常见亲子交往难题,解答家长朋友的困惑;开展“安心港湾”家长问答,选择代表性主题进行回复,并制作微信推送于相关平台发布;编订完善家长手册,进行纸质版及电子版宣传册制作,为家长朋友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专业支持。

 

陪读家长沙龙暖人心

 

小飞的母亲最近非常焦虑,小飞出现了严重的学业问题,好几门课挂科,如果这次补考再过不了将面临退学。小飞的母亲从家乡来到南京陪读,非常希望小飞能够振作起来,投入学业,迎头赶上,争取可以正常毕业。但是小飞的状态并不如母亲所想,辅导员反馈小飞上课打瞌睡,小飞在家的时候也是一直打游戏,小飞母亲多次提醒他好好学习,一定要把这些科目考过,但是小飞答应之后并没有行动上的改变,小飞母亲感到非常无奈,不知如何是好。

 

小飞的辅导员收到 “安心港湾”陪读家长沙龙的活动信息,立刻转发给小飞的母亲,邀请其参加。小飞母亲来到沙龙现场,遇到和自己有着类似困惑的陪读家长,感到自己不那么孤单。在心理中心老师的分享中,小飞母亲不仅缓解了自己的焦虑情绪,也对小飞有了更多理解。一直以来,家人对孩子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希望他能够成才,孩子身负众望,非常疲惫。到了大学,孩子的学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很想上进,但是失去了方向。害怕被指责的他没有跟父母沟通,而是独自承受,用拖拉等方式来逃避问题。他不想让妈妈失望,但确实走不动了,需要更多的休整时间。老师的话让小飞母亲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可能成了孩子的枷锁,愿意更多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恢复自身身心状态。同时,小飞母亲意识到自己在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一味指责和教育让孩子难以表达真实的感受,决定更多倾听孩子、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困难和需求,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除了普及性宣传教育,“安心港湾”家校合作工作室针对特殊群体家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根据群体特征开展主题家长沙龙等活动,目前针对陪读家长、心理危机学生家长开展心理沙龙3场,共有30余名家长参与。此外,心理中心为家长朋友提供个性化家长心理支持服务,于不同校区开放家长咨询时间 (限于亲子相关问题),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赋能家长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助力,目前共接待家长咨询40余人次。

 

辅导员沙龙壮人心

 

小颖是新入职的辅导员老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但是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感到缺乏经验,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最近因为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与家长联动,家长觉得孩子是在学校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由学校解决,不是特别配合沟通。此外,面对家长的一些坚持,小颖不清楚当如何应对。比如,有家长朋友面对孩子的心理疾病,觉得孩子只是心情不好,想得太多,自己调节一下就好了,不需要“小题大做”;还有家长面对心理医生的诊断和处方,表示我的孩子不可以吃药,吃药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等。

 

“安心港湾”辅导员沙龙活动吸引了小颖老师的注意,看到活动会分享辅导员家校协同工作的相关经验,果断报名。活动中,小颖老师与心理中心老师、前辈同仁积极探讨,收获颇多。她不仅了解了和家长沟通的基本技巧,对自己的胜任力有了更多信心,也对学生心理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看待。她明白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不无联系,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至关重要。此外,小颖老师还学习到面对家长的一些误解可以如何沟通,帮助家长朋友解除误会,并且可以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资源共同支持家长,应对困难,助力学生的成长。

 

“安心港湾”工作室针对辅导员工作中常见的家校合作相关问题,开展辅导员专题沙龙及主题研讨共14期,共同探讨家校合作的理念、技巧以及具体家校合作问题的应对,增进辅导员对学生以及家长相关问题的理解,促进辅导员沟通技巧和应对能力的提升。此外,该活动促进辅导员身心放松与自我赋能,提升在工作中的胜任力与自信心。

 

“家-校-院”联动制度安人心

 

我校形成“家-校-院”三维联动育人模式,在为学生提供支持,提升其积极应对能力的同时赋能家庭,提升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健康理念,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赋能辅导员,提升辅导员老师与家长沟通协同的技能与水平,发挥更好的连接、支持、引导作用,使学院和家长发挥恰当的心理育人功能,协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境,进行生态润心的系统化工作,尤其对心理重点关爱学生的全方位心理支持具有显著成效。

 

大四的媛媛性格内向,和舍友及同学的关系较为生疏,和男朋友关系稳定,已经恋爱两年。最近,媛媛和父母发生了较大冲突,父母非常反对媛媛和男朋友在一起,面对父母强硬的态度,媛媛一度情绪失控,近期体重骤降,意志消沉,并且拉黑了父母的联系方式。媛媛父母感到很担心,于是联系学院辅导员寻求帮助。

 

辅导员了解到媛媛虽然家境优渥,但父母忙于事业,疏于体察她的情感需求,媛媛很少体验到理解和关爱,但在这段恋爱关系中,媛媛感受到被关心、被需要、被倾听,男朋友给予了她很可贵的情感支持。

 

辅导员一方面与媛媛谈心,成为媛媛的支持力量。同时,与媛媛的家长沟通,推荐家长关注学校 “安心港湾”家长服务信息,邀请家长参与家长讲座等活动,并推荐其报名参与家长个体支持。心理中心老师一方面为媛媛提供心理评估和相应支持,引导媛媛调节自身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引导媛媛父母调整教养方式和沟通方式,给予媛媛更多关心和理解。在辅导员和心理中心老师的支持下,媛媛父母更加了解媛媛的心理状态,开始反观自身和媛媛互动中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调整,给予媛媛更多理解和关爱。

 

经过“家-校-院”协同支持,媛媛的父母愿意支持女儿和男朋友继续交往,并成为女儿坚强的后盾。媛媛积极调整转化,情绪状态得到恢复,自我认知更加客观,也对恋爱有了更加成熟的理解,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经过四年实践,“安心港湾”家校合作工作室为学生、家长以及辅导员提供了专业力量和精神支持,引导家长改善和优化家庭教养方式,促进辅导员提升家校合作胜任力,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方联动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覆盖面广且成效显著。目前已开展“安心港湾”家长、辅导员、学生系列活动共计52场,累计参与达两千人次。此外,点面结合,对于有不同需求的个体及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不同问题类别及群体探索具有配适性的辅导工作模式,家长和辅导员心理知识与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家校合作及时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调适能力及主观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指标持续提升,实现了心理育人的灵活性、关怀性、全效性。 (供稿单位:机关党委)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