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4 月10 日, 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 全球 6G 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旨在以推动全球 6G 标 准 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江苏省副省长赵岩,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刘韵洁,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出席。
周红波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南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期望嘱托,以紫金山实验室为核心,在 6G 领域超前布局,体系化推进愿景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融合取得的一系列领先成果。 他表示,南京将以“打头阵”的高度自觉,致力技术策源打造前沿高地, 致力成果应用培育创新沃土,致力生态共建构筑“热带雨林”,一体推进全行业协同共创、全链条普及应用,全力打造“6G 之城”和 6G 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南京期待与各界结成更加紧密的产业科技创新共同体, 携手走向全球 6G 技术最前沿。
赵岩表示,6G 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 江苏将全力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标准制定, 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扛起江苏责任, 在自主可控中筑牢产业根基,在开放合作中引领创新潮流,以挑大梁的实绩实效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孙友宏表示, 作为紫金山实验室的依托共建单位,多年来东南大学深度支撑紫金山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见证并推动国家移动通信跨越式发展, 学校尤肖虎院士带领团队在 6G 研发方向取得一批原创性、基础性的重大突破, 整体技术指标走在世界最前列。 他指出,当前东南大学千余名科研人员活跃在实验室的各项目中, 正是以行动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制机制。 他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紫金山实验室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要坚定“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提出一要勇担引领 6G 研发的历史使命,加速 6G 关键技术体系性攻关。 发扬科研攻关精神,用好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大的优势, 探索高校与重大科技平台深度融合、 相互赋能新模式。二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进和培育更多高水平人才,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打造网络通信领域引领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三要加速推进重大成果转化应用。将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有机结合,营造双向赋能格局,促进 6G 等技术真正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
尤肖虎在大会上做主旨报告。 面向 6G的无线网络架构正加速从“以基站中心”向“以用户中心”转变,他提出无蜂窝空时二维编码这一新架构和新基础理论, 将支撑实现未来网络去中心化、 多点协作的发展趋势。 他强调,从体系结构和基础理论层面突破传统通信范式, 为未来泛在智能连接奠定坚实基础。大会还发布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年度成果,包括毫米波工作组主席、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洪伟牵头编写的《6G 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东南大学黄永明教授和青年教师刘升恒牵头编写的《6G 协作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白皮书》等。 其中,《6G 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 系统阐述了非对称全数字大规模波束成形阵列架构,该架构由洪伟教授 2018 年提出, 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验证, 在逼近对称全数字波束成形阵列架构极致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成本,有望成为支撑实现 6G 通信愿景的重要核心使能技术。 《6G 协作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白皮书》 系统探讨了如何通过多节点分布式协作与智能融合, 发挥 6G 网络的超大规模部署与多维协同特性的优势, 构建以用户/目标为中心的感知体系, 为构建6G 网络中高效、智能、全域覆盖的通感融合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大会期间,无蜂窝网络工作组启动。 基于分布式 MIMO 的无蜂窝技术被认为是6G 关键候选技术之一,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方向开展了 20 余年的持续研究。 当前 6G 标准化工作即将启动, 东南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成立无蜂窝网络工作组,为 6G 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领导邱志强、徐光辉、林涛、蒋敏,紫金山实验室有关负责同志及全球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著名互联网企业代表、网络专家、科学家、东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专家等参加本次活动。
(倪缪康 吴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