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8-11-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校纳米科技发展的进展与展望

    摘要:  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生物科学、医学的不断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生物医学与纳米科技也出现了许多融合

  • 2008北京国际医学教育论坛引发的思考

    摘要:  2008国际医学教育论坛大会,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国纽约州医学院协会、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纽约

  • 东南大学神经科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  生命科学是21世纪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和本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被国家中长期规划列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校纳米科技发展的进展与展望

   期次:第1077期   作者: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顾宁


  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生物科学、医学的不断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生物医学与纳米科技也出现了许多融合发展的趋势。我校在电子与信息、材料以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为应对这种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类发展有可能形成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方向,对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很早就注意在纳米科技研发方面开展工作,相关研究分布在很多院系之中,研究方向涉及到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与医学、分子组装、纳米加工与纳米器件,以及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光子学等许多方面。
  纳米科技的研究在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有比较广泛的基础,相关研究方面涉及到生物芯片与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光电智能材料与器件等。例如,顾宁研究组发展了磁性纳米材料及相关医学诊断与治疗等技术,获得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支持;钱卫平、王)梅、张桐、徐春祥、李松琴等教授及相关研究组研发了一批功能纳米结构或纳米材料,可进一步发展为生物传感器;吉民教授、何农跃等教授以及相关研究组在药物纳米剂型、纳米药物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唐萌教授等在国家973计划项目资助下在纳米毒理学方面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还参加了国家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临床医学院与中大医院中的许多研究组在分子影像与肿瘤多技术治疗、基于新技术与新材料对心脑血管以及神经性疾病等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等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例如滕皋军教授的研究组在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影像技术研究方面在国内相关领域中已产生很好的影响,获得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张东生教授的研究组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基于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及相关肿瘤热化疗治疗技术的研究并获得明显进展;王进科教授的研究组在国家973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基于组学方法研究医学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窦骏教授开展了疫苗纳米材料佐剂的研究;临床医学院与中大医院的刘乃丰教授、刘必成教授、张志君教授等在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症)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工作积累,希望能借助纳米材料结合分子影像等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此外,一些很有影响或特色的工作还分布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以及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众多院系的研究活动中。
  通过有关的研究与发展,我校目前已经在纳米生物与医学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作为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医学以及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纳米生物与医学的主要建设内容已逐步明确为:发展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药物,并对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及进一步探索可能产生的新的纳米效应,从而建立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策略和方法等。主要方向将包括: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药物载体与先进剂型、纳米效应与生物安全性、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研究、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与预防的纳米技术、结合纳米技术进行神经性疾病的研究等。
  我校曾在2000年左右成立了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在组织学术研讨以及联合申报较大的课题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没有专门组织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支撑,存在着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难。
  鉴于我校在国内的现状及发展需要,我们应及早对校内的相关学科和人员进行整合,加强交叉与融合,围绕若干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全民健康科技行动中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围绕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突出“纳米”特色,建立“纳米生物与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平台。通过新机制的探索,集成我校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纳米药物、纳米生物学与纳米医学领域的优势力量,以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材料(药物)和纳米技术并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为目标,努力研发医用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药物,并对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索可能产生的新的纳米效应,从而建立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策略和方法,以进一步推动我校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