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成败
1、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需要“三个更新”。第一:教学理念的更新。①在学校卓越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需要从人才培养全球化的角度来推进学生教育,不能局限于国内模式的学生培养。②数学教育是一经典的学科,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一些思辨与扬弃:对于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要保留、发扬;对于不太适应的,要及时改变。③对我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理科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科能力高低决定了创新人才的发展后劲。所以对于学生的理科基础,特别是对数学这样一个最重要的理科学科,需要花大力气、加大培养。第二:教学过程的更新。①国际上教学方式、教材等各方面更新很快,这就需要我们对国内传统教材与国外教材进行比较与分析。②在教案设计方面,应注重英文表达。③讨论与答疑的组织,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更新。①评价组织与实施的多元化。虽然教务处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但院系是否也可以有一套评价体系。②学生的考试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③对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要客观地判断。
2、数学系现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目前数学系有专职的教学科研人员82人。师资队伍中有9位博导,27位硕导,校特聘教授1人,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2011年数学系首次获批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有省333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师资队伍中有海外学习背景17人。目前数学系承担的主要任务:①数学专业人才培养;②全校面上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③全校学生参加的各类数学竞赛的组织和培训;④吴健雄学院创新人才培养;⑤数学学科点的建设以及各类科研基金项目、人才项目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也面临几个主要的问题:①现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偏低;②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③教师的英语水平难以满足全校英文授课的需要,④有些教师还是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3、在教学工作上,我系特别强调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采取如下办法:①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制度。基本上每学期有5次;②课程负责人组织集体备课制度。高等数学每学期有6次,线性代数每学期4次,介绍教学经验;③教学督导组随堂听课制度。数学系邀请了5位资深专家作为系督导组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听9次课;④教师开展对国外相关原版教材的研究制度。⑤首开课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每年1次;⑥政策激励制度,希望从政策上来引导高水平的教学。数学系未来希望再做5件事情:①安排一些教师去海外进修,学习课程教学法;②拓宽渠道,希望出国进修教师注意研究教学过程;③实行责任承包制,把学校各类的教学改革项目,在目标、任务明确的基础上,落实相应建设经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④政策导向,在职称晋升中,对教师提出一些教学考核指标的要求。⑤为了开展全英文教学,邀请外语学院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二、实现卓越化国际化中的基本理念
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引领高水平人才培养。首先在观念变革方面:第一、作为大学教师,人才培养永远是第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第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教学理念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第三、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面;第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是推动高水平课堂教学的永恒动力。具体做法:①理念清楚,明确高质量完成全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是数学系的职责;②重点突出,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③领导重视,行政班子成员全部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④强调研究,鼓励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⑤人员落实,学科带头人应主持有关人才培养和教改的项目;⑥学识广博,青年教师应学识广博,每位青年教师至少能上三门不同的数学课程,便于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⑦全面检查,督导组听课、学生评教,检查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特别强调个人人格、道德素养、敬业精神、教学素养与教学水平、国际视野、专门的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方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标准。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具体做法有:①依靠党委领导,加强思想工作,开展敬业奉献精神的教育;②为青年教师安排教学导师,目前有八门课安排了导师;③每学期组织4—5次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④要求青年教师把学科前沿的有关进展适当融入课堂教学;⑤用制度引导青年教师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⑥对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与宽厚包容相结合。
三、教学六环节的组织与控制
为落实教学中备课、讲授、讨论、答疑、作业和考核等六环节质量要求,第一、坚持集体备课与统一考试制度;第二、坚持教师试讲与教学督导制度;第三、坚持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讨论制度;第四、坚持能力培养与考核方式改革制度;第五、坚持学生自主研学与研究型教学制度。
通过集体备课和统一考试,达到教学内容与评判标准的相对统一。具体做法:①集体备课,不同课程都有具体的安排;②检查各类教学档案,教学主任每学期开始进行检查;③设立课程负责人,部分重要的课程都已建立;④部分课程统一命题,流水阅卷。这些做法,优缺点兼有。优点是内容统一、易于比较、便于统一要求;不足之处,评分标准单一扼杀个性、忽略不同专业的差异、引入研究型教学比较困难。
教师试讲与教学督导是保证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具体做法:①新进教师作为助教跟班听课一年;②首开课教师必须试讲;③督导组和课程(专业)负责人负责新进教师培养;④新进教师和年轻教师分享教学体会;⑤督导组老师课堂随机听课;⑥典型例题的交流。通过这些措施,使青年教师明确一个观点,具有博士学位不等于一定能上好课,需要进一步培养与实践;通过这些过程,能够增加新教师在讲台上的自信,不会过于紧张,而且同龄人的互相启发也易于接受。
坚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做法:①关于教学方法;②关于教学目的;③关于双语授课。这些年围绕这三方面分别就数学与思维、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学过程国际化开展了研讨。在此过程中,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践,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通过撰写教学教改论文,物化研讨成果。
关于学生能力培养与考核方式改革做了一些探讨。从能力培养方面,把数学实验引入面上课程、要求撰写有关内容的小论文、将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记入最终成绩,这些在数学类的三门课程已实施。从讲课方式上,对新生介绍学习方法、根据教学进度举办相应的讲座、注重学生课堂讨论。
坚持自主研学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做法:①把数学实验引进课程教学;②利用SRTP项目为学生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研究;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江苏省大学生数学竞赛;④利用毕业设计引导学生从事研究型课题;⑤利用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和企业结合。对教师要求开展不同数学课程之间相关内容联系的研究、数学内容和相关专业课程联系的研究、数学工具在工程领域应用的研究、自身科研项目合适内容引进教学的研究、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比较的研究等,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研究型教学。
四、“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的工作构想。
1、针对卓越化的要求,制定符合高水平人才培养要求的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和面上数学课程体系,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
2、针对国际化的要求,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以各种方式选送教师赴海外进修;
3、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实行研究生助教制度,提高学生课堂作业批改量;
4、引进高水平海外教师来数学系教授核心数学课程;
5、与国外相关高校建立联系,促进学生游学,实行双学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