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特拉文化区坐落在里斯本西北28公里的辛特拉山上,是葡萄牙“世遗”中最为精彩的华章。从小镇出发沿坡缓行,满山翠绿,路边散布着14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雕塑;路旁,隔深谷山上、山下、林中嵌着各种形式的官邸和别墅。13世纪约翰一世建造的行宫———辛特拉宫立于高坡平台之上,洁白的双塔下,方块面简洁具阿拉伯风。下平台,走小道,坡路渐陡。山顶雷加莱拉庄园掩映在绿林之中,面积达数公顷,白石砌筑的折衷主义建筑①———雷加莱拉宫十分醒目,屋顶、窗台石雕繁复。山顶有洞。入洞,见干井深达27米,螺旋阶梯9层,象征但丁《神曲》写天堂、地狱、炼狱9重,巨石砌筑的井壁、扶栏、立柱无比坚固:真乃人造奇观,堪比中国“郭亮洞”。沿螺旋阶梯步行到井底,下山道上,逶迤的堡墙长满青苔,自然美与历史的沧桑美共存。
我喜辛特拉,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相融相亲。它使我想起庐山、泰山。庐山时时遮掩,泰山过于严肃,辛特拉则更具包容性,更丰富活泼,明丽生动。鼓浪屿活泼明丽开朗有舶来个性,与辛特拉相比则丰富不及,有海景,无山景。后来者请万勿以观览辛特拉小镇为满足———那只是集散地,供人吃饭登车,辛特拉山众多的文化景观才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辛特拉小镇用餐,见游人熙攘,16世纪火车站内火车直发里斯本,频繁接送游人于两地之间;小镇上有密集的公交始发站。
出发前我曾详做功课,得知摩尔人②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期间建造的城堡坐落在另一座山顶,城垛与碉堡沿山蜿蜒,比明代长城更久远,更古朴,更厚实,更坚重;19世纪摄政王费迪南德二世建造的离宫佩纳宫,像儿童乐园,又像童话中的宫殿,兼具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葡式于一身;还有新古典主义建筑③蒙塞拉特宫、隐修院等,个个据山而建。所以,世人以“童话世界”“欧洲浪漫派建筑中心”等赞美辛特拉,英国诗人拜伦称它是“灿烂的伊甸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整体列入“风景文化类”世界遗产。来葡萄牙者,实应在辛特拉住上几天,从小镇一条线一条线乘公交,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看摩尔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葡式建筑,才能够真正理解葡萄牙人对历史的包容,理解葡萄牙多种建筑风格的融汇。
①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建筑样式,特点是自由组合各历史时期建筑风格,注重形式美。
②摩尔人:英语文献中,指摩洛哥操阿拉伯语母语的人,7世纪初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建立摩尔王国,1492年国亡。
③新古典主义建筑:始于18世纪中叶,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改良,造型和装饰趋于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