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建筑一般以土墙厚实、堡楼高耸、内壁满饰植物纹为特点。阿尔罕布拉宫在西班牙南部。13世纪,摩尔人据格拉纳达城东三座小山建起阿拉伯风格的王宫———阿尔罕布拉宫。其土墙和堡楼令我回想起也有阿拉伯风堡楼的托莱多,但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土墙和堡楼更高大,更厚实。宫墙内随地上下,成上宫、下宫,形成城包园、城围宫的格局。王室居住区以狮子中庭为中心,墙壁、内顶满饰刻板密集的植物纹,令人联想起伊斯兰教的严格禁律。站在宫殿的走廊上,可以望见对面山上同属“世遗”的中世纪阿尔巴济住宅区。外交礼仪区以桃金娘1中庭为中心,拱券形柱廊如林,光影错动,庭外水池的空灵美与宫殿的方正厚实之美形成对照。加上此宫年代已久,宫城淹没在绿林之中,历史与自然交融交汇,冲淡了城堡的刻板意味。出宫门,见14世纪初穆斯林苏丹建造的夏宫———同样入选为“世遗”的赫内拉利费宫,又以若干对称的台地花园与阿尔罕布拉宫的宫墙森严对照。阿尔罕布拉宫无愧是阿拉伯式宫殿庭院艺术的鼎盛之作。1994年,三处古迹所在的阿尔贝辛区整体进入世界遗产扩展名录。
科尔多瓦曾经是摩尔王国首都,此后长时期成为麦加、耶路撒冷之外的穆斯林朝圣之地。今天,罗马桥畔还屹立着这一时期的大清真寺,年代比阿尔罕布拉宫更久,外观也像城堡且有高耸的塔楼。入内,圆拱如林,墙壁细密的图案雕饰一如阿宫,有阿宫的封闭,却没有阿宫柱廊和水面造成的灵动。加之13世纪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德三世时期改建为教堂,神龛内陈列着耶稣像等基督教题材石雕、彩塑、绘画,与原建筑格格不入,更令人感觉此寺美感不及阿尔罕布拉宫。科尔多瓦历史中心整体进入世界遗产扩展名录。
西班牙初为罗马帝国行省。5世纪,北欧西哥特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西哥特王国。8世纪,北非摩尔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了对伊比利亚半岛长达七百多年的统治,将北非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带入西班牙。1469年,卡斯蒂利亚国伊莎贝拉女王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结婚;1479年,两国合并为西班牙王国。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赞助哥伦布出海,为西班牙带来滚滚财富,西班牙一跃成为欧洲霸主。只有了解西班牙的历史,才能够真正理解西班牙世遗中为什么会有大量北欧、北非风格建筑,理解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多种建筑风格的融汇。
注1:桃金娘,一种常绿庭植,桃金娘中庭因庭外栽种常绿植物桃金娘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