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是历史学者李硕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上古历史的著作,2022 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结合大量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凭借大胆的想象,复原殷周之变,探讨华夏文明的形成。
《翦商》主要论述了中华文明从“尚鬼”到“崇人”的形成过程,尝试回答华夏文明何以为华夏文明的根本问题。 该书分两条主线,一为人祭,二为《周易》。作者以人祭传统为线,结合二十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按时间顺序展现了商人对不同地区异族人民的残酷统治; 同时通过盘龙城等地的考古发现, 构建了一幅系统而复杂的商人祭祀图景。 继而以《周易》为引,展开商周革命的历史叙述。 具体而言,周文王以规律的占卜理论取代了商代无章法的占卜体系;周武王攻占殷都后,延续人祭,征服异族,巩固周的统治;周公则通过彻底禁绝人祭和销毁文字记载,抹除商文明的相关记忆,并通过分封、通婚、同化,构建出“远鬼神”的世俗道德文明,以取代商的宗教价值体系, 即实现了作者所谓“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后孔子编《六经》,创儒学,该文明以典籍体系的形式传承至今。总之,周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所构建出的国家认同,取代了商以神为核心、以人祭杀戮为基础的政教结合 (politico-religious)的认同体系,实现文明再造。
对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热点,相关著述颇为丰富。 该书作为一部创新型作品, 与其他著作相比具有独到之处。 在该书中,史料与想象并重。 该书首先是严谨的史学著作,作者选取了大量新旧考古发现,在史料基础上全景式呈现出殷周的时代面貌。但作者不拘于追求绝对客观的传统史学限制,充分展开想象,在历史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新奇且合理的观点,如认为周武王对商朝人祭有痛苦的记忆和创伤等。尽管有些结论未必能得到证实, 但论证是自洽的。 该书视角新颖与方法创新双“新”。 作者关注到殷周间的重要现象——人祭消亡和《周易》兴作,以此串联起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叙述。 作者融人类学、政治学观点阐释商周的不同政治抉择,结合心理学诠释具体的个选择, 同时巧妙借鉴文化记忆等理论探讨文明塑造过程。 该书叙事性强, 晓畅易懂, 可读性高。 该书的材料组织方式遵循了故事逻辑, 通过叙述单个故事, 组织起了文明变更这一宏观议题。 作者在用故事阐明商周国家 建 构“殊途” 的基础上, 又强调其于文明建构之“同归”。作者语言通俗,风格深入浅出,兼具学术性和科普性。书中的史料呈现方式也颇具特色,以插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包括上古人祭在内的历史文化现象。
综上,该书讲述了时间维度下殷周革命的历史进程,叠加空间维度下的社会文明建构,令华夏文明早期历史更加完整。 不过该书对人祭等历史事实的复原着墨甚多,缺少对人祭传统背后的动因分析,同时对《楚辞·天问》等传世史料的解读具争议性。 但瑕不掩瑜, 该书既有学术深度又有传播广度,重在从文明建构的角度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范式, 是中国上古史的佳作。
(本文在首届江苏大学生书评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作者被授予“读书标兵”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