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5-10-31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黄山之旅

    摘要: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带着对黄山的无限向往,踏上了旅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东南风

    摘要:  第248期

  • 心灵的故乡

    摘要:  是否还记得电影《大转折》里刘邓大军脚下的那片土地,那片土地的荒芜和沉重?是否还能听得到那一个个并不古老的故事,讲述着

  • 我的空中楼阁

    摘要:  我的空中楼阁不一定位于楼中,也无所谓阁的大小。  说它是在空中,是因为心可以在此飞翔。至于为什么叫楼阁,我也说不清,

  • 韦弦之佩

    摘要:  明人吴从先《小窗幽记》中有语:“问调性之法,曰急则佩韦,缓则佩弦”。韦就是牛皮绳,有韧性,折也折不坏,拉也拉不断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山之旅

□王小燕

   期次:第976期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带着对黄山的无限向往,踏上了旅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我想一一领略。
  汽车停在黄山入口云谷寺,当时雾气很重,黄山像是一位害羞的姑娘,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依稀还能听到淙淙水声,举目四望,皆是苍山碧树,并不见水,正是所谓“闻其声不见其形”。同伴催我上路,必定是迫不及待想揭开黄山神秘的面纱。
  云谷寺到白鹅岭的一大段路要靠双脚来丈量。刚开始觉得很轻松,有点箭步如飞的感觉,可是越往上爬就越力不从心。不停重复着同一个攀援动作,汗水很快就湿透了后背。该有一个紫金山的路程了吧,一问山里人,说是才开了个头,当时的心情真不知该怎么形容才好。
  断断续续,走走停停。遇到陡坡的时候,那台阶密密麻麻,像是永远走不到头似的。山里的气候也是变幻莫测,云雾散去,天空一碧如洗。骄阳在上,石阶在下,脑海已是一片空白,只有双脚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一、二、一、二……”
  这时,我看见了挑夫,负着重物,缓慢而又坚定的向上攀登。汗水在他们赤裸的后背上织出四面流淌的蛛网,但他们仍前行不止。受到他们的鼓舞,我坚持,再坚持,终于登上了白鹅岭,登上了莲花峰。
  莲花峰是黄山的最高峰,海拔1864米。当我们登上峰顶时,已是筋疲力尽。然而,在气喘吁吁的同时,我们仍然自豪地欢呼,因为我们切实体会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放眼望去,千峰竞秀,万壑峥嵘,峡谷幽长,溪涧纵横,林木葱茏,黄山之美,尽收眼底。难怪古人有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推崇之至,赞誉之极,足矣。
  苍翠俊秀的奇松,鬼斧神工的巧石,喷涌不绝的温泉,变幻莫测的烟云,形成了黄山独特而奇异的风格。也正是这些景色,让我们的黄山之旅变得美不胜收。
  都说黄山之美始于松。那苍劲挺拔的黄山松,破石而生,抱崖而立,是力与美的结合。“黄山十松”之首的迎客松,枝干如臂,礼迎宾朋,独具特色;黑虎松则生动逼真,威风八面,得到不少画家的青睐;还有那连理松,两个枝干巧妙地合二为一,不免让人想到“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浪漫诗句。
  千姿百态的松树与奇峰异石相得益彰。“梦笔生花”这一景观就是它们完美的结合,那山峰如同一枝毛笔,而顶上的松树就像是生了花的笔尖。一阵云雾飘过,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哪位仙人又用这枝笔给黄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记忆最深的却是那飞来石,因为与《红楼梦》有着不解之缘,这块巧石也平添了不少深意。我们去时云雾缭绕,四周的悬崖也变得深不(下转一四版中缝)我情不自禁地喊出贾宝玉的名字,仿佛可以看到他的通灵宝玉,也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在梦幻景区,我们领略了云海的风起云涌,四顾茫茫,恰如马第伯的一句:“岩石松树,郁郁苍苍,俱在云中。”传说天都峰是众仙人开会的地方,身在云雾之上,谁人不无羽化而登仙之感呢?还有日出之壮观,温泉之清澈,无不让人感叹造化之神奇。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壮丽山河中的瑰宝。然而这次黄山之旅,让我在领略自然风光之美的同时,更领略到了人类勤劳之美。这蜿蜒崎岖的盘山石径,出于不计其数的匠人之手,也始于千万挑夫汗流浃背的肩臂。黄山是伟大的,而为黄山的伟大而奋斗的人更伟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