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5-11-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有关积分机的回忆

    摘要:  1965年我国第一台积分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研制成功。  我有幸参加了其中的部分工作,起先是电路定型,后期负责电

  • 创新拼搏的日日夜夜

    摘要:  南京工学院“八二”教研组共有教职员工29人。因为其中一人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调来的,算半个人。所以我们称教研组成员

  • 数字积分机研发的前前后后

    摘要:  计算机系能有今天这么高地位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积极创造条件搞科研;二是加强实践环节扎扎实实搞教学改革。这两者看似殊途

  • 此情可待成追忆长随我梦过江南

    摘要:(上接一版)需求。但在那样的年代,进展很慢。  1969年6月,我被从湖山煤矿劳动锻炼队伍中调出,与工宣队王师傅、陈冠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此情可待成追忆长随我梦过江南

   期次:第981期   


(上接一版)需求。但在那样的年代,进展很慢。
  1969年6月,我被从湖山煤矿劳动锻炼队伍中调出,与工宣队王师傅、陈冠清老师一起到江南造船厂商讨万吨轮船板绘图和切割的技术合作,正式启动了厂校合作。1个多月后,老82教研组全部撤回学校,更多的老师参与了这个技术合作项目。
  实地生产的关键方案选择,是用“65型”机还是“66型”机运到江南造船厂作试验。我考虑了各种因素,提出以“65型”机作试验的建议。此方案得到了院、系和教研组的同意。于是,这台沉睡了三年之久的“65型”机,被开箱抬到动力楼一楼的房间里。经过开箱、部件测试,整机调试,使其恢复到可用状态。然后,大家忙着江南造船厂的程序试算与外围设备的联调。
  1969年9月中旬,我们目送“65型”机经火车运输到上海。隔了几天,我与陈冠清、朱铸章、董逸生、成松林等老师到江南造船厂,先行恢复主机并建立联调准备。又隔几天,秦振松、曾庆辉、唐肖光、周荣富、过智英等老师到达江南造船厂。通过系统联调、试算,系统运行良好。9月26日清晨,自动切割第一块船板。但是,有些部分的尺寸不准确。9月26日白天和晚上,我一直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终于找到原因———跟随积分器的“淤塞”。然后,采用降低△t速率的方法来解决之。9月27日,绘图试算表明正确。但是,白天由于起重机的启停造成电源对积分机的共地、共电干扰,影响系统可靠性。9月30日下午,在多次绘图正确后,第二次进行自动切割船板。我们的心情高度紧张,大家默然等待。终于,积分机将万吨船板200×150×1cm准确、光滑地成功切割!回想经历过的种种艰辛努力,苦酸甜辣一齐涌于心头。我清楚地记得,当我们离开船厂走进小饭馆吃面时,聆听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国庆20周年宴会上讲话的声音。
  1969年冬至1971年,老82教研组为江南造船厂研制了基于镍线存贮器的专用数字积分机。1971年后,又为求新造船厂、宁波造船厂等多家造船厂研制了专用数字积分机。我校八系电子仪器厂,小批量生产这种绘图和切割控制的专用数字积分机。
  1970年夏季,杨祥金、周荣富老师与我一起研制潜艇数字航迹仪,用于在海图上实时自动绘出航迹。我们利用“65型”机,进行编程试算,与六机部457厂、443厂一起合作,研制出样机和试验机。1972年,杨祥金老师随潜艇参加实际运行。
    (三)
  1978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基于数字积分机的两项科技成果———自动绘图和切割控制系统与潜艇数字航迹仪,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同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科学大会上,“65型晶体管数字积分机”获得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四)
  数字积分机,是我大学毕业后参加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对我的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有几点体会很真切。
  一是要为国家争光。1963年至1965年,我们与全国一样,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学习徐寅生的文章———“怎样打乒乓球”。通过学习,我们树立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本职”的人生观点,同时在数字积分机研制、应用工作中运用和实践,切实地得到提高。
  二是要经过深入调研,选择主攻科技和项目。王能斌老师经过几年的科研工作,确立了把数学积分机作为当时的任务,率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进行艰苦拼搏,终于在两年内完成国家科学规划的项目,而且性能指标超出了原定设计。事实证明,技术路线和方法是正确的。
  三是搞科研,一定要有一支团结、集成、作风硬、精神强劲、不谋私利的队伍。在困难的时候或者顺利的时候,都要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以目标为重,从而保证队伍的坚定性、敢打敢拼的作风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四是要在实践中创建特色。在克服新的、前人未遇到的困难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新的思考,寻找和探索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用现在的话说,即依靠创新去获得新的成果。
    (五)
  在王能斌老师的领导下,我校1960年创建计算机专业,1965年研制成功“65型数字积分机”,70年代初,基于“数字积分机”的应用系统研制成功并推广。1972年,我离开“数字积分机”领域。1973年9月,王能斌老师带领我北上赴电子部15所,参加电子部组织的通用数字计算机———DJS200系列机的联合设计和研制,使我有机会在第二个科研项目中再次接受磨练并再次去拼博。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