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惠山初春
摘要: 对于惠山,来过无锡的人是不陌生的,它简直可称是无锡的代名词。当年乾隆帝因其古迹之多,风景之雅,非江南诸山可比,封其为
- 致母亲
摘要:也许婴儿,幼年,少年时,太近的距离局限了眼睛的视野,无知也使萦绕在身旁的一切引起不了太多感触,你的爱隐匿在了一颗受保护心
- 东南风
摘要: 第258期
- 明荣知耻与学者的气节
摘要:(上接第一版)家陈寅恪先生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支持学术气节的“独立之思想、自
-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90华诞庆典公告
摘要: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于2006年迎来90华诞。溯至1916年,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先贤“察各国之新学风,
- 如梦令·登紫金山
摘要:晓来雾染清晨,只觉山高林深。欲为登紫金,怎失一番勤奋?速登,速登,观赏峰顶天文。
- 清明
摘要: 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将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即便是无雨的清明,对于生者来说,也早已泪湿沾巾了。



清明
沈峥嵘
期次:第991期
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将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即便是无雨的清明,对于生者来说,也早已泪湿沾巾了。
清明,每当这个时候,凭吊死者,激励生者,便是一个主题,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死去的永不会再复生,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循环反复,在生与死的光阴中,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故事,这故事就成了生命的意义。
死去的被一方墓地隔绝,而给予生者的,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凭吊和伤痛,更重要的是认识了生命的意义,懂得生命之所以可贵,懂得在短暂的生命中该如何去珍惜。
死去的且死去了,活着的仍然活着,只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想到远方的那个山脚下,想到在那一方小小的墓地里埋葬的是自己的亲人,那就是自己的伤痛。伤痛也许早已过去了,只是这一年一度的清明,便是感情的催化剂。
生与死原本就是自然的事,只是随遇而安,该怎样的生,该怎样的死,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死者终究是死者,生者也毕竟是生者,多年之后也成了大自然中的一堆黄土。
作为生者,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不让生命虚度,充实而要有意义。正如古人云: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的死不求比泰山还重,只是不致于比鸿毛还轻。
清明,每当这个时候,凭吊死者,缅怀死者,认识生命,激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