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重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摘要: (上接一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做好新一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长江学者的申报工作,进
- 东南风
摘要: 第278期
- 由贾政之孝所想
摘要: 古人有诗云“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闲暇之际,我也去体味了这本评价颇高的名著,并欣赏了他人的一些读后所感所
- 樱花开了
摘要: 樱花开了,好美! 粉红的,白的,一簇簇的,展现着各自的妩媚与娇艳。她们开放地好尽兴啊!密密麻麻地开满了枝干,一朵紧
- 生命的烛光
摘要: 清明时节,生命因为逝去而美丽;青春岁月,真情因为痴心而动人。 “生命就像一支蜡烛,在与强风的抗争中尽显她的美丽,你



由贾政之孝所想
田雨
期次:第1026期
古人有诗云“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闲暇之际,我也去体味了这本评价颇高的名著,并欣赏了他人的一些读后所感所想,从中获益匪浅,但对其中某些也不予苟同。
对于贾府中的重要人物贾政,许多人都抨击为“封建卫道士”,或讥讽为“正人君子”
然细观其言行,却也不乏令人起敬之处。
仅看其孝,第二十二回中的灯谜聚会上,由于贾政的在场,使气氛很沉闷,贾母就有意赶他走,“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他去好让他姊妹们取乐,但他还是陪笑着恳求贾母将“疼孙子孙女之心”,“略赐与儿子半点”。贾母就让他“猜谜儿”,猜不着受罚,猜着了自然也就有赏。在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这个谜时,“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了一个谜儿与贾母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然后悄悄地把谜底告诉宝玉,让他告诉贾母,让贾母猜中,称赞老太太一番,然后献上早已准备好了的“贺礼”—————“灯节下所玩之新巧之物”,贾母“心中甚喜”,遂命“给老爷斟酒”。
为了博得老人家的开心,这位政老爷真可谓费尽心思,向贾老夫人乞求尽孝的机会,继而一改平时的严肃相,尽力去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老人家能够尽享天伦之乐。
在宝玉挨打惹得贾母动怒之后,贾政在见到老人家时,先是“上前躬身陪笑”,继而“跪下含泪”道歉,在老太太提出要回南京时,甚至“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如此非常之举,无非是为了让贾母不要动气伤身,从中也不难看出这种孝的至深。
再看看我们现代人。燕赵都市报有一则报道,由于怀疑父母偷自家的粮食,2006年8月3日晚,张家口市沽源县后沟村的郭某领着14岁的女儿,用镰刀逼着父亲喝下多半瓶农药,这个过程中,14岁的孙女儿还亲自把农药倒进水杯看着爷爷喝完。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可以顺手拈来的。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那个基本为现代人所唾弃的封建时代,人们为什么都普遍重孝道,长辈人给下辈人的以身作则无疑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红楼梦》中贾政的儿子宝玉对贾母也毕恭毕敬,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去给老祖母请安。同样的,年轻一代对老年人的大不孝也使得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虐老弃老的不孝之举在现代社会会呈代际复制的恶性循环了,谁能保证那位郭某人步入老年以后,他女儿不会用同样甚至更毒的方法来对待他呢?
诚然,在崇尚“百善孝为先”的那个时代,这种“孝”含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在里面,如对长辈要绝对地服从,而无论其是非。可这似乎成了我们抛弃孝道的理由。对于自己的传统道德,因为其白璧微瑕而弃全玉,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少因尽孝而让人感动的事例,尽管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我们并不希望那是我们的榜样,但愿它成为一种习俗,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德,更何况我们呢?
社会在发展,有些过时了的东西理所当然地被扔掉了,可一旦传统中的精华给抛弃了,想要再去找回来,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