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7-09-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腹有诗书气自华

    摘要:  今年8月23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表彰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的决定》,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戴先中榜上有名

  • 在平凡工作中追求卓越

    摘要:  30岁,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交通学科博士第一人;34岁,成为我国交通工程界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第一人;40

放大 缩小 默认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国家级教学名师、自动化学院教授戴先中

   期次:第1037期   



  今年8月23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表彰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的决定》,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戴先中榜上有名。
  带着一种景仰与倾慕之情,笔者来到了戴先中教授所在的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虽然采访只持续了不足三个小时的时间,但戴先中教授已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授上讲台是学生的希望
  戴先中教授认为,教授上讲台是学生的希望,也是大学的希望、国家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家庭的后代,他深刻体会到好教师对学生成才的意义,理解学生为什么渴望教授们的亲自授课与指导。戴老师常说,“我愿意用我的学识向学生展示学科的精彩前沿,让他们打好基础、拓宽视野,少一些遗憾。”20多年来,戴先中一直坚持本科教学,主讲了微机系统与接口、自动化学科概论和电机原理及拖动、过程控制等本科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近5年的年均课堂总学时超过100学时。
  在戴先中教授的心中,教学和学生最为重要。在20多年的教学中,他从不耽误学生上课,上课也从来没有迟到的现象。如果第二天有课,戴先中都会利用前一天的下午准备教案,不管这门课程他已经多么娴熟。而且无论工作多忙,戴先中都坚持按教学计划安排上课,尽量不调课。有一次,临时安排第二天一早去杭州参加国家973项目的汇报会,而当天下午有课,晚上还有实验,都在距城区近50里路程的九龙湖校区。有的老师就劝戴先中调一次课,或者晚上实验让助教带。但戴老师考虑到这样做会给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坚持上完下午的课和带完晚上的实验后,才不顾劳累,连夜乘十一点的火车赶往杭州。第二天一早,戴先中又精神抖擞地准时出现在报告会的现场。
  大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教师
  “大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教师”,许多学生如此评价戴先中教授。独特的授课风格、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知识面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这是戴先中教授留给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致印象。
  课堂上的戴先中亲切自然,风趣幽默,极富激情和感召力,授课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把握非常到位。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教辅手段的科学使用,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最佳结合,不仅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使学生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学过程中,戴先中会通过大量的图片、录像资料,生动鲜活地介绍学科发展的历史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还会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自动化领域的著名公司企业、研究院所、大学与重要学术刊物的网址,拓宽学生的求知渠道。
  由他负责的实验教学改革引入了具有东南大学独创特色的综合设计测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均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戴老师的授课技术很精湛。戴老师以师为艺,喜之,更能驭之。他的课,若静心听之,细心品之,常得源头活水的那种清灵隽秀之感。”东南大学健雄学院的谭述润同学如是说。更有学生说:“听戴老师的课是一种荣幸,是一种享受”。
  严谨:不懈的追求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的对戴先中教授最多的评价就是“严谨”二字,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是如此。
  “质疑性学习,求证性探索,激励性攀登”,这是戴先中教授在这次教学名师评选活动给出的名师名言。“质疑性学习”就是在学习时要问自己:“为什么结论是这样的?你真的就信了吗?”“求证性探索”就是在创新时要问自己:“为什么别人没想到?你真的就比别人聪明吗?”“激励性登攀”就是在做每件事时都要问自己:“为什么不是最好的?你尽了最大努力了吗?”
  戴先中的研究生钱堃就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每次自己或是其他的同学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准备进行研究时,都会遭到戴老师这样的质问:“为什么别人没想到,你真的就比别人聪明吗?”这促使他们在提出新的论题之前不仅要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否则在戴老师那里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蒙混过关的”。
  一系列的优秀成果见证了也验证着戴先中对“严谨”二字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的荣誉称号、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干
  自动化学(下转二三版中缝)院党委书记孟怀义这样告诉记者,戴先中现在虽然不是院、系领导,也不担任其它行政职务,但大家却都愿意跟他一起干,“腹有诗书气自华”。
  极为讲究领导艺术这是戴先中教授吸引大家和他一起干的原因之一。1996年以来,戴先中一直负责着跨院系的教改项目“东南大学计算机硬件应用实验中心”的建设,并主持涉及全校7个不同工科专业的“微机系统与接口”的校级平台课的建设。作为这支由跨院系教师与实验室人员组成的队伍的带头人,戴先中充分发挥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知识互补的特点,有组织地加强交流、切磋,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试点,在保持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共享的教学平台,探索出一种教学大纲基本统一、教材和课件基本一致与统一考试等“和而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以身作则,坚持潜心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学改革的攻坚队伍”。
  身体力行、无私地扶掖中青年教师则是戴先中吸引大家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戴先中的团队中有一位较年轻的教师担任系副主任后负责教学工作。戴先中就主动向他传授自己以前担任系主任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每当他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还与他一起分析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在戴先中的指导和帮助下,该教师迅速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在组织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戴老师的学生们告诉记者,在他们的眼中,戴老师不仅仅是老师,更多的时候,他则象他的外表一样,更像一个温文尔雅的平凡长者,除去课后每次对学生们的问题一一详细解答之外,有一个细节最让他们感动和难以忘记:当博士生开始上课时,戴先中会帮忙整理衣服,调试话筒……做戴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李冬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