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脚踏实地团结奋进打造高水平的数学学科
摘要: (一)历史回顾 1921年由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熊庆来教授创办了东南大学算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南京工
- 思现况之喜忧聚追创之众力促材料学科之发展
摘要: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50年代设立“铸造”和“建筑成品及零件生产”本科专业,



脚踏实地团结奋进打造高水平的数学学科
———数学系现状及发展思路系主任陈建龙党委书记江建中
期次:第1039期
(一)历史回顾
1921年由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熊庆来教授创办了东南大学算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南京工学院基础科学系,1985年成立南京工学院数学力学系,1997年成立东南大学应用数学系,2002年成立东南大学数学系。
从人才培养来说,1977年、1979年招收师资班,1982年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1999年更名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0年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8年将设置统计学本科专业。
从学科建设来看,拥有全部数学硕士点,即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基础数学、计算数学。2000年批准设立应用数学博士点,2006年应用数学学科获江苏省重点学科称号。2003年,由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二)任务资源
数学系承担了全校工科(本科,硕士,博士)全部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了数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教学任务名列全校之首。每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高等数学(8种类型)、线性代数(2种类型)、概率统计(2种类型)、数学建模与实验、数学物理方程、计算方法等课程,受益学生每年12000人。每年为全校工科硕士生开设数值分析、矩阵理论、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等课程,并为工科博士生开设数学模型、应用泛函分析等课程。此外数学系每年招收90人左右本科生(2个专业),45人左右硕士生和15人左右博士生,所有学生的课程均由数学系开设。
目前数学系在九龙湖校区图书馆5楼。教学科研条件有较大改善,博导、教授有单独工作室;副教授2—3人一间工作室;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有办公区域;研究生有机房。
(三)师资队伍
目前数学系有教职工83人,教师73人。从职称结构来看,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助教5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36人,在读博士14人,硕士16人,本科7人(均为60年之前出生),博士比例49.3%(2004年30%),如果把在读博士统计在内,占65.8%,硕士以上比例91.8%。从年龄结构来看,56岁以上有5人,占6.8%;46—55岁之间有6人,占8.2%;36—45岁之间有30人,占41.1%;35岁以下有32人,占43.8%。教师中现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与兄弟学校数学系相比,教师总人数偏少,大师级、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偏少,博士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学科建设
数学系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继2003年度全国高校数学一级学科排名位列全国25名后,2006年度全国高校数学一级学科排名位列第23名。从应用数学博士点来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版的排名中,2004年,东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位列第11名,2006年升到第9名。
在数学学科的建设中,数学系力争建立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或基础数学博士点。在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中,我们已有一些很好的方向:偏微分方程,神经网络,动力系统,代数学,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和运筹与优化。在基础数学博士点的建设中,已有代数学、动力系统、微分几何等方向。今后,东南大学数学学科力争达到全国数学学科前25名,力争达到全国以工为主高校数学学科前7名。
数学系目前主要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主要学术骨干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的SCI论文,已两次列入全国高产机构行列(第18位,第16位)。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有影响力的人才,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少,发表的SCI论文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教授,一般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发表论文很少。
(五)科学研究
数学系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2002—2007),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1项。可喜的是,去年申请到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合作项目是我系历史上首次获得。在科研获奖方面,近年来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十一五”我系科学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每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上,发表SCI论文列入全国高产机构行列(前20名),获教育部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六)人才培养
数学系的人才培养包括二个主要方面:一是研究生教学,二是本科教学。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已有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国家统计局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篇,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2个,全国优秀研究生推荐教材1本,倡导或发起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主办了首届江苏省数学博士论坛。“十一五”的目标是新增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力争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有突破,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争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为此数学系制定了面上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精品课程计划,力争有新的工科研究生学位课进入省级精品课程行列,专业学位课列入校级精品课程。数学系还制定了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的奖励政策,鼓励标志性成果的产生。
数学系历来十分重视本科教学。有一整套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师爱岗敬业,在过去三届全校最喜爱的教师评选中,每年有2名教师进入全校十佳。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现有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个;本科生数模竞赛国际特等奖1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全国竞赛一等奖8个;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举办全国性教改经验交流会2次等。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数学系制定了本科教学“十一五”奋斗目标:国家级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1个(目前已有7个);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一个;新增江苏省品牌专业一个;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个,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本科生数模竞赛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实现制定的奋斗目标,数学系制定了如下措施:
(a)建立系精品课程计划。通过分析,确定了冲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全国相关的精品课程现有5门),线性代(下转五八版中缝)(全国相关精品课程现有4门);冲击省级精品课程的课程:概率统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b)制定国家级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规划。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等全面提高工科数学教学质量。我们聘请学术带头人担任基地负责人,对主要课程明确了课程负责人,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最终建立优秀教学团队。
(c)制定新一轮本科培养计划。数学系专业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新增一个省级特色专业,新增“统计学”专业。数学专业按大类培养,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学生除了攻读数学硕士学位外,可进入计算机、电子、自控、经济、管理、金融、系统工程、交通、公卫等专业继续深造。
(七)发展对策
1.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尤其在运筹与优化、分析学、几何学等方向引进学科带头人。设立系引进人才基金,重点引进高水平的博士;发挥博士后流动站作用,加强博士后考核力度,选择优秀博士后留校工作。
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建立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责任制,给予进人、经费使用更大权限;整合现有队伍,建立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3.重点培养青年教师:认真组织动员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及省级基金,并给予申报时经费支持;鼓励各种新式的学术交流。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减免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对获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二等奖者分别给予经费支持。
4.出台激励政策(985经费中支持经费):对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天元项目,获省部奖,高水平专著和教材的出版,获全国、省级优秀博士论文的导师给予经费资助;对发表高水平论文者,支付版面费;支持举办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或研讨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