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8-03-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读《二十五史》

    摘要:  大唐李百药,编撰《北齐书》。父书基础在,开端大义舒。高欢本鲜卑,汉制竟服膺。“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令。”足成一东魏,

  • 卜算子·咏梅

    摘要:窗外数支梅,芳香满室间。踏)喜报冬来临,岂惧三九天?清幽自苦寒,不为明朝烦。花开总有花落日,翘首迎新年。

  • 风之雅颂

    摘要:  谨以此文献于“东南风”,并籍此慰藉随风逝去的大学青春———  风,本无生命,幸有文人雅士催动生花妙笔,它就摇身一变,

  • 摘要:  当大地出现绿意,当暖风吹拂面庞,我才意识到春天已来到。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小草浅浅的绿意渲染了浓浓的生气。春天的

  • 六朝松下再抖擞

    摘要:  3.13火灾发生后,曾经在动力搂四楼工作学习的几十名师生,被安排在老体育馆旁边的留学生楼工作学习。如今,行走在楼道里

  • 东南风

    摘要:  第297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之雅颂

包永成

   期次:第1053期   


  谨以此文献于“东南风”,并籍此慰藉随风逝去的大学青春———
  风,本无生命,幸有文人雅士催动生花妙笔,它就摇身一变,幻化成世间飘忽的精灵,给文坛注入无限的活力,也撩起我们无尽的遐思。风在诗词中常与水、雨、月、花、草联系在一起,如虎添翼般。在“亲友团”的鼎力支持下,风更是展开浑身解数,将其扑朔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风,成就了文人。在我看来,诗词中的风有三种意象:①自然界中的风,恬然空灵;②风,如南国红豆,寄情其中;③风,挥洒豪迈,表达壮志雄心。
  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风在文人墨客的文章中屡见不鲜。我最推崇的当属王子安的“爽籁发而清风生”。风飘然吹过发梢,拂去烦恼忧愁,带来恬然空灵。“好风如水”,“水风清,晚霞明”,谪居黄州的东坡居士不甘寂寞,毛遂自荐给风代言。我们也因此有幸一睹《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的妙文。风可以是庄生天籁,放翁愿一舍功名,“小楼一夜听风雨”;风可以夺天地造化,“春风又绿江南岸”。“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拉开了一幅耐读的唯美画卷。无怪乎张先有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李,犹解嫁东风。”风,是一种极致,胜过“钱塘自古繁华”,比理查德·克莱德曼指尖流出的《秋日私语》有过之而无不及。
  “风情万种”一词,古来有之。风是多情的种子,它与人的心境相通连。“君子性非异也,善借于物也。”柄持先贤训诫,文人们更是孜孜不倦地借风来一抒胸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杜籍此发其寒士之悲,读来感慨良多。人生无常,风云变幻,无怪文人们情不自禁地“呜呼哀哉”了。“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中,风是政坛风云,山河破碎,词人报国无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中,风是岁月磋砣,词人眼中不过“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只似风前絮(王国维)”,风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丝丝愁烦,放下愁杂心自宽,“此心安处是吾乡”。风,带来家乡的思念,“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风,可以是依依惜别,“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更吹动词人内心的漪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奇女子薛宝钗巧妙精当地诠释了风与志向的关联。一曲《大风歌》,吹彻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求才若渴而且是非同小“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治国平天下的大志被宗悫一语道破,争惹得如王勃、李白辈也憋不住客串一把:“慕宗悫之长风”、“乘风破浪会有时”。是的,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路在脚下,命运在我手中。
  东坡尝云:“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纹)。”前人之述备矣,小子不才,仅将之一番堆砌,稍加注释,为一家之言,惟愿不致贻笑大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