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8-04-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摘要:  怎样用平凡的文字诠释人性,今天我懂了。  怎样用平凡的文字述说时光,今天我懂了。  怎样用平凡的文字拥有生命,今天我

  • 平凡中的不平凡

    摘要:  合上《平凡的世界》,虽然纷繁复杂的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但我的思绪并未因此而中断,眼前反而继续浮现出吃苦耐劳的少安正在为

  • 生命的思考

    摘要:  作为一个人必定会有对生命的思考,只不过深浅不同罢了。《妞妞》是一本好书,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体悟。  怀孕期间雨儿

  • 赏《围城》之妙喻

    摘要:  伴着赞叹声我读完了《围城》,不忍释卷。  这次再读《围城》,依旧那么新鲜,我又一次被带上了悲喜剧的舞台,一切感官附着

  • 真善美读书写作活动文集(选登)

    摘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无声处听惊雷

———读《活着》有感顾振华

   期次:第1056期   


  怎样用平凡的文字诠释人性,今天我懂了。
  怎样用平凡的文字述说时光,今天我懂了。
  怎样用平凡的文字拥有生命,今天我懂了。
  小说《活着》以第一人称的极其平静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人生,主人公的遭遇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命运的缩影,从大的意义上说,是历史的悲剧。福贵一生经历了多少历史时期:青年的军阀割据时代,壮年的抗日战争时代,中年的文化大革命……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动荡而悲痛的年代,福贵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此左右。纨绔子弟到勤劳农人到壮丁到伪军到人民公社社员……在这些经历中,福贵始终在转变,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深刻,但他始终只是一个最低层的农民,这决定了他只会忍耐,从来都看不到希望:其实,以他而言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只能在一次次的痛苦中历经煎熬,最终麻木。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人物命运和时代悲剧的反映上,而是以平静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文字刻画了命运对主人公的一次次重击,从而反映了深层的人性———对生存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正如题目所示,小说揭示了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很早以前看过葛优主演的电影,觉得很感人。今天读了原文,感觉尤甚。我是很少被感动的,读此书我却不止一次流了泪。我们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这样历史的动荡,也不会有这样深刻的生活体验,可是余华的小说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
  人把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写的如此真实,在不动声色之处催人泪下,余华做到了。也唯其真实,才如此让人落泪。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透出憾人心魄的力度。那正是生活本身的力度。煎熬、麻木、悲哀、忍受、嘲讽、希望,一个历史巨浪中的小人物所经历过的真实生活扑面而来,谁能说得清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的,一个小人物,他除了为了活着而活着,他还能做什么呢?只有忍受,只有痛苦;长久了,就会麻木。我觉得福贵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作者对人生命运的嘲讽;弱者总是无力去把握自己,不管你对未来想的有多好。
  看完小说,我想起我身边的人,真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呢?既然生了下来,那就只好忍受的活着。有时候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理想和现实有太大的差距。我愤愤不平,对自己很无奈又不甘心。脑中充满了各种念头。读完《活着》后,我也学会了向现实寻找理由。但是,我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只是在理想和现实有太大的差距面前,我现再苛求能迅速达到目标。我们坚信在时间流逝中,我的理想可能改变或者成为现实,我仍然可以拥有。前提是———只要我还活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