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0-12-2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校友风采

    摘要:  自少年班成立以来,吴健雄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一千余名各类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已在科技、经济、管理等领域崭露头角,正在成

  • 国际交流

    摘要:  吴健雄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意识,大力支持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交换学习和国际会议等形式走出国门进行参观、

  • 学子风采

    摘要:  吴健雄学院的学生勤奋好学、奋发向上,追求卓越、勇于创新。2004年以来,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人,优秀学生奖3人,获

  • 培养模式

    摘要:            “信息电子类强化班和机械动力类强化班”的培养模式  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大类基础坚实,自主学习

  • 吴健雄学院建院二十五周年教师寄语

    摘要:      罗庆来  希望大家能够发扬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因为吴健雄学院是我们东南大学三个奇迹。其中有一个就是教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模式

   期次:第1139期   




            “信息电子类强化班和机械动力类强化班”的培养模式
  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大类基础坚实,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强烈,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
  采用“2+2”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吴健雄学院接受统一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化的课程体系,主要强化基础教育,包括强化现代理科基础(数学、物理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类学科基础、工程与实践基础、外语应用能力;强化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强化自我管理与交流能力,强化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等;学生后两年回各专业院系进行专业学习,接受吴健雄学院和相关院系的双重管理,后期培养“突出研究、强化实践、致力创新”,继续强化专业知识、强化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高等理工实验班”的培养模式
  培养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厚实,学科专业知识精新,兼备理工等学科背景,个性突出,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具有国际化视野、勇于“探索、求新、创造”、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期将来能成为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工程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采用单独招生、独立编班、导师指导、优才优育的培养方式,实施厚理科知识、强工程综合基础与导师指导下的学科专业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前期进行基础培养,要求学生掌握较坚实的理科基础和较全面的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工程实验技能。由学校选聘各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等担任学生的导师,对其课程学习计划和学科专业训练进行个别指导,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尽早接触学术前沿。后期培养则“突出研究、强化实践、致力创新”,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高等理工实验班”学生可以按相关专业途径培养,也可按照长学制通道(即本硕、本硕博联读,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及学科交叉复合等多规格发展途径培养。
            “杨廷宝班”
  为长学制分流式培养模式。学生按所选方向入学后,选修通识教育课程、现代理工科基础课程、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大学科的人文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贯通两个专业之间基础知识的互联与互动,完善学生的土建类综合性知识体系。以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主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设计主干课程为核心,以各自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为支撑,构建兼容并蓄的课程群组织专业教学。通过专业之间合作课程群与交叉设置的教学环节学习,通过校际、国际性的联合教学掌握综合性知识体系,培养跨专业合作的创新能力。高年级教学环节以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性课程构架共享知识平台,通过跨专业合作课程、合作项目和教学及实践环节,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的融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