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10月17日,来自台湾的著名作家、政治家、评论家杨照先生莅临我校九龙湖校区人文报告厅,与东大学子分享“从历史看面对未来的关键态度”,此次活动是由我校团委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的2011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之“初识东南”系列名家高层演讲活动,并由能源与环境学院团委承办。
作为具有相当影响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学历史出身的杨照先生总是以宏观和广泛的角度来看时事或其他现象,能够发现別人忽略的细节,准确命中问题的核心,此次演讲杨先生面对东大学子同样以宏大的历史为背景,共同分享关于现在与未来的人生母题,讲座围绕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深入分析了三者潜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即:为了了解现实学历史,并利用现在和历史去更好地营造未来。
杨先生认为学历史的原因有三,即:以古为鉴;理解现在;了解人类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他旁征博引,提及了《海上花》并就此谈到了张爱玲和胡适,具体地阐述了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同学对他所讲的内容有了具象的了解。
“不要把现在的生活看作理所当然,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未来,对未来有所准备”,在谈及现在与未来时杨先生如是说。而对于如何准备未来这一问题,他认为,世界是多元的、单一的发展或发展是错误的,要去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要找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点。现在的人们最难忘的事往往都是看到的,因为这是个依赖视觉的时代,然而正因为大家只用自己的视觉,所以听觉和其他的感官都会逐渐下降,人便会慢慢变笨。讲到这里时,听众不觉如醍醐灌顶。
杨先生指出当代人面对未来时应具有的态度在于不能假设别人都是自己,珍惜并且训练自己的感官,理解别人。此外,他还详解了孟子所谓人和禽兽四大区别之一———“恻隐之心”。会场一时竟有些沉默,因为听众早已沉于未来,认真思考这些哲学命题了。
在互动环节中,对于关于如何提高人的体验以及“犬儒主义”的问题,杨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时代特征耐心并详细地作了解答,指出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当代人对知识的饥渴感已经大不如前。杨先生睿智的回答再次赢得掌声阵阵。(钱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