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1-11-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六届江苏省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期次:第1169期   


  本报讯 10月29日至30日,江苏省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论坛在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来自江苏省的20余所高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参与了本次论坛活动,约有200余名研究生以大会发言和小组发言的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
  本次论坛的开幕式于10月29日上午在四牌楼校区群贤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沈炯、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兼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晓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国务院学位办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召集人许钧、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杰和我校外国语学院陈美华、郑玉琪等出席了开幕式,另有各高校研究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霄翔主持大会。
  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兼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晓江首先致辞,并作了题为“外语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报告。杨晓江表示:“将来外语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应努力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语言能力要过硬,语言基本功要扎实;第二,外语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第二专业亟待培养,此处的第二专业不是指二外而是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第二个专业;第三,外语高层次人才应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平台,关起门来研究外语是不行的。”杨晓江还详细介绍了江苏省教育厅对于研究生发展的规划及改革设想,鼓励江苏省各高校外语专业大胆改革、努力探索外语专业人才的发展道路,鼓励广大研究生走复合型人才道路,勇于创新,积极培养国际化视野。
  随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国务院学位办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召集人许钧作了题为“翻译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报告。许钧教授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学校的翻译专业培养机制,并对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表示:“研究生做研究一定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研究的课题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可信度,论文可以给出对问题的一些思考和解决办法,那么这样的论文就是合格的。”许钧教授的报告使外语专业的老师及研究生们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科研都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有效的实施方法。
  接下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杰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作了专题报告。张杰对在场的研究生们提出了七点建议。第一,要有自学意识,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提升自学能力;第二,要有追梦意识,人生有起有伏,但只要铭记梦想、敢于追梦,人就不会在起伏跌宕中迷失方向;第三,要有研究学习意识,善于钻研、勤于学习,学研结合;第四,要有生活意识,工作学习应该与生活平衡而不是相排斥,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调节学习工作的压力;第五,要有创新意识,对于存在的事物要敢于怀疑、进而观察和思索、最后进行批判或接受;第六,要有中国化意识,用外语研究外国人不甚熟悉的中华民族的问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外语研究中国问题才是真正的国际化;第七,要有多维意识,对于任何事物都应尝试敞开式的、多元化的解释,而非简单的YES或NO。在讲话中,张杰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实例娓娓道来,幽默风趣又发人深省。
  最后,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霄翔对各位嘉宾和各高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谢意,并预祝本次研究生论坛圆满成功。
  29日下午,来自众多高校的41位研究生代表以分成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三组成员分别在四牌楼校区的群贤楼报告厅、中大院和前工院报告厅进行了大会发言;当日晚,另外200余名研究生代表在中山院进行了小组发言。经过29日研究生代表的发言和老师的考评,30日上午在群贤楼报告厅对表现优秀的研究生代表进行了颁奖仪式。
  第六届江苏省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论坛至此已圆满落幕,但交流带来的思想火花和创新意识却刚启程,各位研究生必将带着本次论坛上专家们中肯的建议、老师们独到的点拨和同学们活跃的思想开始自己新的更加精彩的学术生涯。(李鸿霞)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