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0-04-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校青年教师陈旭漫在国际顶尖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期次:第1422期   



  本报讯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Near-Infrared Emissive Artificial Supramolecular Light-Harvesting System for Imaging in Golgi Apparatus”的学术论文。
  光捕获过程作为将自然光进行捕获、能量转化并利用的步骤,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构筑人工光捕获体系对于光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筑具有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仍存在很大挑战。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杯芳烃诱导聚集”策略,设计合成两亲磺化杯芳烃和阳离子型萘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荧光给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并引入尼罗蓝作为荧光受体分子,成功构筑了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该体系在细胞内依然保持很高的光捕获效率和高度稳定性,同时证明了其对高尔基体染色的选择性。该研究对于人工超分子光捕获体系传感、成像、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曹 琴)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